大馬大寶森節眾人擲椰祈願 華人共襄盛舉參與盼甩厄運
大寶森節信徒張展峰說:「想要把今年,好像一些不好的東西,甩那個椰子,把那個霉氣給它甩掉。」
信眾用力的砸椰子,希望淨化身心,破除霉運。在另一邊,信眾的身體扎滿鐵針鐵鉤,身上背負著稱作卡瓦第(Kavadi)的巨大枷鎖。
信眾事前遵守各種條規,像是茹素40到48天,以肉身受苦的方式,向上帝許願或還願。
公視國際記者劉苑杉報導,「大寶森節是坦米爾人(Tamils)所慶祝的一個印度教節日,這是為了紀念戰神穆魯干(Murugan)的生日,也寓意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大寶森節信眾布瓦娜說:「這是我第30個大寶森節,(我們的願望是)過上良好 健康、美好的生活。」
根據馬來西亞2020年人口普查報告,信仰興都教的人,只佔全國人口6.1%,也就是200萬人左右。可是各地的大寶森節,每年都個別湧入百萬人參與,除了遊客,當地還有許多華人也會共襄盛舉。
大寶森節布施者社尾142飯店表示,「布施一點東西給人家,希望神明保佑我們的身體健康生意興隆。」
他們和印度人擁有不同信仰,卻已經在大寶森節布施超過20年。
大寶森節布施者社尾142飯店說道,「也可以參與的嘛,馬來西亞檳城人就是多元化的,宗教不分種族的啦。」
今(2024)年檳城首次迎來金、銀神輦一同出遊,歡慶大寶森節的同時,卻傳出地方政府禁止遊行過程中的56個商家,販售酒精飲料。該決定引發不少爭議,最後緊急撤銷。
檳城興都教協會主席達爾曼指出,「確實存在一些誤解,但感謝市長撤銷這個規定,說明只在特定區域(不允許販賣酒精)。不僅僅是這個規定,大寶森節也不能出售非素食的食物,你看,如果我們不強調其他宗教、其他社區,就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做法。」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族群、多元宗教的國家,大家生活在一起,難免會以自己的習俗去理解對方的信仰,但相互了解並促進溝通,就能解開許多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