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和敘利亞發生強震後,許多倖存者還沒有找到家人遺體。在這種難過和悲傷的情緒蔓延下,部分土耳其民眾對敘利亞難民產生不滿,認為他們在這場震災當中趁機搶劫和破壞,還趕走避難所的難民,網路上也掀起了反敘利亞的口號,與此同時也開始有傷患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日本北海道最近出現許多前來滑雪的觀光客,當地媒體還拍到台灣遊客在吃燒肉。但是相對於當地悠閒的度假氣氛,位在東京附近的埼玉縣,有一些日本人擔心北韓飛彈打過來,特別花100多萬台幣,在家裡打造堅固的防彈避難所。
俄烏戰爭引發核戰風險升高,也讓歐洲小國在冷戰或是二次大戰期間建造的地下碉堡重新受到關注。但核武技術日新月異,核彈頭的威力遠超過1945年的廣島與長崎原爆。因此像是匈牙利、波士尼亞等國的地下碉堡,一旦面臨核武威脅,幾乎就毫無用處。不過這些碉堡也改建成博物館,用另一種型式,提醒民眾要居安思危。
俄烏戰爭將滿8個月,俄國多次表示不排除動用核武,烏克蘭鄰國羅馬尼亞開始探討國內的地下鹽礦坑,是否能成為核災避難所。因為早期的避難所已變成博物館,無法提供真正保護,國內也沒實施過核災避難演習。
我國友邦海地的幫派問題越來越嚴重。上個月因為兩大幫派在一處貧民窟互鬥,導致將近500人傷亡或下落不明、幾千人有家歸不得,一些兒童只好躲在學校改建的避難所。但是等到開學之後,他們不知能躲到哪裡去。
從上個月萬安演習,到昨(2)晚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近日中國對我軍事壓力更趨緊張。路透社近期在台灣觀察報導,光是台北市就有4600個空襲避難所,可容納1200萬人,同時還發現台灣民眾雖然配合演練,但有年輕人較難感受到戰爭的可怕。
芬蘭北部的拉普蘭地區,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個耶誕老人的大本營,其實還是個堅固的防空碉堡,一旦芬蘭爆發戰爭或發生核災意外,就是數千位民眾最安全的避難所。而芬蘭為了抵抗俄國的軍事威脅,申請加入北約,目前卻持續遭土耳其的反對。
烏克蘭南部重要港市馬立波已被俄軍包圍,一座被當成避難所的戲院遭轟炸,傷亡不明,北部城市切爾尼戈夫排隊買麵包卻無辜遭槍殺,10人喪命;美國總統拜登首度指稱俄羅斯總統蒲亭是「戰犯」,俄方對此憤怒,表示這種言論「不可接受、不可原諒」。
俄羅斯軍隊持續對烏克蘭首都基輔,施加進攻壓力,許多居民為了躲避轟炸,步入位在地底下的地鐵站避難。有人已在不見天日的地鐵站待了近兩週,面對物資逐漸匱乏的危機,也只能在祈求戰爭早日結束,回歸正常生活。
日本每年6月到10月,颱風或是豪雨常常釀成淹水等災害,民眾就需要到避難所,但因為今年遇到新冠疫情,日本政府為了降低群聚,特別增加「在家避難」的選擇。 賣場內陳列各種防疫產品,口罩、消毒酒精還有防災背包,裡面放著各種避難用品,能用上3天。 賣場員工大日向穰說:「不管哪一種水災防範對策也好,疫情的防疫對策也好,客戶都有更高的防防意識,並且採用各自的方式應對。」 受到梅雨鋒面影響,日本過去幾天各地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