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齡化的浪潮下,愈來愈多人懷有工作到老的意識,但社會體制是否已經做好準備,善用這些中高齡就業者呢?澳洲2021年一項調查發現,40到61歲的人,最容易在求職時被雇主拒絕,超過一半的中年人,有過年齡被歧視的經驗。一名在英國政府機構工作30多年的澳洲婦女,在返鄉之後發現,澳洲社會對於步入中年的求職者,並不友善。
加拿大近年因為高齡化勞動力逐漸短缺,這2年又因為新冠疫情導致問題更加嚴重。其中,魁北克省因為沒有最低工作年齡限制,再加上重視工作的文化,出現了許多青少年勞工,最年輕只有13歲。
隨著台灣社會的改變,通用設計的應用也能夠幫大家過更好的生活。例如照顧空間的設計,當空間不只是為長者設計、不是只為障礙者規劃,原本看似冷冰冰的不鏽鋼扶手、改以溫潤的木質呈現,功能性的桌椅、顏色繽紛的空間,讓不同年齡層都能自然融合、樂在其中。從接觸、知道、瞭解進而同理,真正的無障礙不止於行無礙、而是心無礙。從通用設計的落實到共融服務,是台灣因應老年社會,必須重視的生活需求。
台灣因為高齡化和少子化問題嚴峻,也連帶造成勞動人口逐漸下滑。根據統計,2021年全台有超過2337萬人,其中有7成約1655萬人左右屬於勞動人口。不過這樣的數字,已經創下有統計以來的勞動人口最少紀錄。與此同時,這些青壯年族群的扶養比確不斷攀升,推估未來的扶養壓力,還會逐漸增加。
根據今年第二季房屋稅籍住宅屋齡分布統計,全國891萬間房屋,屋齡30年以上的有將近450萬間,占了50.4%,是有統計紀錄以來首度過半。尤其是台北市30年以上的老屋超過七成。
主計總處最新的人口普查,發現受晚婚及高齡化影響,家庭型態逐漸改變,一人一戶獨居的狀況,10年來增加45.5萬戶。這次調查,無人經常居住的空閒住宅也有增加。
全台有24座焚化爐,但有半數超過20年的使用年限,因此停爐歲修也只是補破網。而且爐體老舊,也減少垃圾處理量能,如果沒有長遠規劃來解決「去化問題」,垃圾危機早晚會發生。在台中有三座焚化爐,最老的文山廠才剛換了新控制系統,預計在三年之內,還要再蓋一座新爐。 已經使用25年的台中文山焚化爐停爐30天後,重新上線焚燒垃圾。 更換了從沒換過的電腦控制系統,技術人員解釋,更新後至少三個爐的燃燒熱值提高,去化的
為了要鼓勵獨居老人也能走出家門,與其他長輩互助共學,全國有31家農會加入綠色照顧,希望透過農會開辦照顧站,以在地元素發想設計精彩課程和創意活動,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綠色照顧,營造友善高齡生活環境。 打陀螺一次就成功,但這都是要經過多次練習,為了要讓年紀超過65歲阿公、阿嬤能互助共學,莿桐農會綠色照顧站每禮拜有三天課程免費提供長者上課,包括用香蕉葉折成戒指、稻草編織成創意作品等等。 「就是要讓我們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