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1核災後,福島縣內有不少區域因為輻射外洩要求居民搬離家鄉。如今富岡町內,將在明年春季開放讓居民返鄉,而從11日開始,先開放讓有意願回鄉的人能在家中過夜、整理住家。不過目前只有不到5%的人,申請返鄉過夜。
日本福島核能災變屆滿11週年,為解決居民返鄉後長住的能源需求,當地大規模發展太陽能發電,也有企業在政府資助下展開氫燃料發電研究。不過業者認為,要讓民眾克服諸多心理障礙,接受新的發電方式,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日本福島核災即將屆滿11週年。當年因為災變而被迫遷移的民眾,已經有些人開始返鄉。為了解決居民返鄉後的長住能源需求,除了使用太陽能發電之外,還有企業在政府的資助下,展開氫燃料發電研究。但有業者認為,要讓民眾接受新的發電方式,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針對政府是否要開放福島等縣市的食品進口,民間也很關注。國內環團邀請到日本公民團體,分享在福島核災之後的情況,比方說,住在核廢焚化設備下風處居民,有大多數人在體內驗出銫物質。另外,在距離電廠幾十公里外的土壤,輻射劑量就算過了300年,還是會比事故發生之前還高。
即將在18日登場的四大公投,其中第17案「重啟核四」,回顧歷史,從1980年首度提出,歷經4位總統與多名行政首長依舊未解,爭議原因,在於人民對核四的不信任,或是核四始終無法通過運轉測試的根本問題?要了解核四爭議,我們必須重返20年來的關鍵轉折。
監察院公布最新調查報告,認為台灣的核安風險被低估,損害賠償不足,提出8點建議,要求行政院重新檢討。監察委員趙永清更警告,面對核災沒有做好準備,恐怕會引發亡國滅種的危機。不過,重啟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認為監察院倒果為因。
Anti-nuclear groups expressed their worries as a misplaced chair triggered an emergency shutdown at the second nuclear power plant last month. They say the strange incident shows that human negligence
核四是否重啟的公投,因為疫情從八月延期至十二月,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指出,日前核二廠才發生座椅不慎碰觸蒸汽隔離閥開關,導致機組跳機,暴露出人為疏失無法預料,也恐成核災因素之一,因此認為,若台灣要討論是否重啟核四,就應該把如果有核災,將發生「最壞的劇本」與如何應變,納入考慮。
核四最後一批燃料棒今天凌晨從貢寮廠區運出將外運到美國,也代表燃料棒全數外運。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核四電廠當年就沒有完工,現在還有人提倡重啟是不可思議。不過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表示,這是民進黨政府為了打壓公投,因為燃料棒外運不影響重啟。 28日凌晨,有民眾目擊六輛貨櫃車在層層警力戒護下從核四出發,台電證實這是最後一批共120束燃料棒,凌晨已經運送到基隆港西岸19號碼頭,將外運到美國,過程十分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