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2022)年交通事故造成超過3000人死亡,其中有394位行人因為交通事故死亡、1萬6000多人受傷;平均下來,每天有將近47位行人,在台灣道路上非死即傷。跟OECD國家相比,每10萬人因為交通事故死亡數字,更超過先進國家的8倍。
台南一名26歲的石姓男子,18日凌晨3時騎著電動滑板車在路上行駛;警方將人攔下,酒測值0.41。警方表示電動滑板車歸為慢車的一種,酒駕還是得罰,被依違反公共危險罪送辦;也因為台南市尚未核准電動滑板車上路,男子還得另外面臨3600元以下罰鍰。
連結台東縣達仁鄉與屏東縣牡丹鄉的阿塱壹古道,經劃設為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因可飽覽太平洋美景等深受遊客青睞,但近期保留區邊界整修成一條1公里長的水泥步道,以及邊坡圍牆,引發學者擔憂,水泥設施影響陸蟹從內陸前往海岸繁殖,恐怕破壞當地生態。
日本的道路交通法修法通過了後,對4月開始,就會開放自動駕駛的汽車咧路裡走。物流機器人也會使駛起去車路。因為政策已經開放,日本大大小小的公司,攏真拍拼咧研究機器人,欲來搶商機。(這則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又見行人和車輛車禍。台中市一名王姓計程車司機,25日凌晨行經漢口路時,撞到一名疑似違規穿越馬路的王姓行人,由於傷勢嚴重,目前還在急救中。對於行人和車輛意外頻傳,學者表示,建議應該營造禮讓行人的交通環境外,行人和車輛也要相互尊重。
總長5.45公里的淡北道路,在台北市的路段,今(23)日經由都審會的第2次會議,同意修正後通過。而新北市府力拚今(2023)年決標、明年開工的目標。只不過這淡北道路到底能不能紓解交通,學者依然抱持保留態度。
彰化縣鹿港鎮有一塊私人土地,48年前被列入道路用地,之後還被開通供大眾行駛,不過鎮公所直到今(11)日仍未徵收,地主認為權益受損告上法院,最後鎮公所敗訴,必須拆路還地,但是道路兩側有20多戶出入勢必被影響,今日也集結抗議。
南投仁愛鄉的力行產業道路時常發生道路坍塌或是落石,但有有民眾質疑,在14.6公里下方的土地,有重機具進駐以及大規模的開挖,擔心會影響道路安全。而縣府也前往會勘,雖然地主有申請水土保持計畫,但他們不只是越界施工,範圍還擴大到申請面積的3倍以上,將進行開罰。
雲林沿海地區養殖牡蠣盛行,但蚵農為方便出海放養,將蚵串堆置在海堤防汛道路旁,近期有民眾反映入夜後行駛在台西鄉防汛道路,差點因視線不良撞上,對此雲縣府環保局則表示,會先勸導蚵農將牡蠣殼移至暫置場,以免影響交通與造成環境汙染被開罰。
宜蘭市大福路一新建案旁的巷子產權複雜,最近被放鐵桿、鐵鍊,導致6米寬道路出入的路幅剩約2至3米,影響附近居民引發抱怨。設鐵桿原因為新建案住戶與附近地主之間的土地產權糾紛,讓新建案住戶不滿而設置;縣府建設處表示設鐵桿及鐵鍊違法,要求社區限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