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問世超過1個世紀,日常生活少不了它,卻也帶來難以承受的環境衝擊。西班牙塔拉戈納海岸就發現大量的塑膠原料顆粒,經過環保人士和環境專家追本溯源,揪出是從附近的石化廠外洩,倡議團體力促政府加速立法,避免歐洲海洋淪為塑膠濃湯。
A survey jointly conducted by Greenpeace Taiwan and the National Museum of Marine Biology and Aquarium found that six types of fish sold at fish markets have become a lot smaller. They urged the Execu
綠色和平與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合作調查,走訪各地魚市場發現,市場販賣的白鯧、馬頭魚等6種魚種體型偏小,更有3種高達9成體長不到成熟魚長的一半,嚴重出現警訊,呼籲行政院儘速將《海洋保育法》送至立法院審議。
歷經20年協商,聯合國4日達成一項保護全球海洋和生物多樣性的歷史性協議。這份聯合國「公海條約」,將在2030年前,將全球30%的海洋納入保護範圍以復育海洋生物,並且確立富國和開發中國家可均分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成本和利益。
In conjunction with World Whale Day, Hualien whale watching industry is engaging in the “Sperm Whale PI-Plan” to track and record their behavior.Due to the northeast monsoon, there are usually no whal
為配合世界鯨魚日,花蓮賞鯨業者正進行一項名為「抹香鯨π計畫」的海洋生態紀錄,藉此讓各界正視海洋汙染的問題,而在首航就遇到大批偽虎鯨,畫面難得一見,讓研究人員相當幸奮。
佇南極洲的史威茲冰河,若是崩去融去,可能會引起災難性的海平面變懸。拜三刊佇「自然」期刊頂頭的兩篇研究,講冰棚融去的速度比預期較慢,毋過內面裂去,或者是冰階融的速度煞是真緊,顛倒會造成冰棚崩去的危機。(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美國佛州每到冬天,就會有許多海牛前來避冬,成為當地的特殊景觀。但是受到氣候變遷和人為破壞,海牛賴以為生的海草數量大減,讓海牛找不到東西吃。去(2022)年有多達1000頭海牛死亡,其中大部分是餓死的。
昨(8)日下午4時許,澎湖海巡人員接獲一艘客貨船海洋之星8號的衛星求救電話,表示船艙進水,即將沉沒,需要請求支援。所幸昨天晚間6時許,海巡人員發現4個人的蹤跡,並且平安救起。身體都沒有大礙,不過沉船的原因還要再調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