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濟州島有一群海女,可以只靠憋氣,游到海中撈捕海鮮。但這個古老傳統隨著海女人數減少,正在消失。當地政府為了保存海女文化,特別設立學校,也提供補貼,吸引年輕人接手傳承。
澳洲政府19日發布一份5年一度的環境報告,指出澳洲引以為傲的自然環境與生物多樣性,正因為野火、旱災、人類開發與全球暖化影響而日漸消失,陸地海洋都無法倖免.5月新上任的勞工黨政府表示,將制定更積極的減碳目標,大刀闊斧改革,挽救生態。
就在聯合國海洋峰會於葡萄牙里斯本舉行之際,環保團體綠色和平6月30日在會場外發動示威,要求國際社會提出保護海洋更強力對策,不要只會高談闊論,沒有實際行動。
全球熱浪越來越嚴重,氣候危機使得熱浪更熱、更頻繁,聯合國旗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指出,自19世紀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平均氣溫升高約攝氏1.2度,而禍首是人類燃燒化石燃料的氣體排放。
聯合國海洋大會有一場意義重大的會議,因為覆蓋地球表面70%面積的海洋,已經面臨緊急狀況。海洋危機主要來自幾方面,首先是氣候變遷,海洋吸收了90%以上因為全球暖化帶來的過度高溫。而大規模海洋熱浪會殺死珍貴的珊瑚礁,讓缺氧的死亡海域擴大。再來是二氧化碳,全球排放量在60年內增加50%,海洋吸收了大約四分之一,結果導致海水變酸,威脅水生食物鏈。
聯合國海洋大會27日在葡萄牙展開,我國友邦吐瓦魯因為代表團中有3名台灣成員,遭到中國施壓要求剔除,中國外交部更表示台灣參加是自取其辱。吐瓦魯外長柯飛憤而退出代表團,拒絕出席大會表達抗議。外交部感謝吐瓦魯堅定相挺,對於中國行為強烈譴責。
每年有高達880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其中約300萬噸是透過河流流入。科學家呼籲,應從源頭阻止塑膠流入海洋。荷蘭有企業推出「機器垃圾鯊」和「大氣泡屏障」,攔截水上垃圾。另外,澳洲科學家發現,大麥蟲的腸道有能分解塑膠的酵素,可望成為環保救星。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也是國家海洋日,眾多環保團體來到行政院門口陳情,指出儘管蔡政府喊出向海洋致敬等口號,不過在海洋基本法公告之後,本應在兩年內制定海洋空間規劃的法規,不過到現在已經兩年半,眾所期盼的海洋三法仍未完成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