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持續用不同方式來聲援烏克蘭。去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俄國記者穆拉托夫就把自己的獎章捐出來,為烏克蘭的兒童難民募款。這枚獎章昨(20)日以超過1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元)的天價拍出,也創下諾貝爾獎的拍賣紀錄。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近一個月,俄羅斯國內持續出現反戰聲浪,獨立媒體《新報》(Novaya Gazeta)總編輯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22日宣布,將拍賣自己去年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章,並將所得用來幫助烏克蘭難民。
南非聖公會首位黑人大主教、198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屠圖(Desmond Mpilo Tutu)的告別式,在開普敦的聖喬治大教堂舉行,防疫的考量下,只能有一百人參加。這位反種族隔離運動推手,幽默敢言,不畏權勢,享有「南非良心」的美名。屠圖晚年為LGBT團體發聲,他曾說過「不會敬拜一位歧視同性戀的上帝」,如果上帝恐同,他將拒絕踏入恐同的天堂。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屠圖大主教26日辭世,享耆壽90歲,國際政治領袖、宗教界等發出悼念,緬懷這位南非正義良心之聲。屠圖曾在2007年訪台,參訪義光教會,與林宅血案受難家屬林義雄、二二八受難家屬等見面會談。
南非和平鬥士、前大主教屠圖26日傳出逝世,享壽90歲。屠圖曾與曼德拉並肩對抗種族隔離制度,先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屠圖曾在2007年4月來台灣訪問,以轉型正義為主題發表演講。在台期間,參訪義光教會,與林宅血案受難家屬林義雄會面,也拜訪二二八紀念館,會晤二二八受難家屬,與眾人溝通會談追求轉型正義與族群和解的經驗。
被塔利班武裝份子視為眼中釘,曾遭槍擊重傷,後來奇蹟康復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在個人推特貼出和丈夫的甜蜜合照,宣布自己已經結婚了。在家人見證下,於英國伯明罕舉行了小型伊斯蘭婚禮。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台灣時間8日傍晚5點揭曉,由俄羅斯與菲律賓兩位勇敢捍衛媒體自由的記者,獲得殊榮。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瑞思安德森表示:「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決定,把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瑪莉亞瑞沙,以及迪米崔穆拉托夫,表彰他們捍衛言論自由的努力,這是民主與恆久和平的前提。」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的菲律賓資深記者,瑪莉亞瑞沙以監督政府、直言不諱聞名,2013年創辦新聞網站,近年來
諾貝爾和平獎在台灣時間8日下午5時宣布,俄羅斯獨立報《新報》(Novaya Gazeta)總編輯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與菲律賓新聞網站Rappler創辦人瑞薩(Maria Ressa)共同獲獎,得獎理由為「捍衛新聞自由」。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將在10月8日公布,外媒報導,今年獲得提名的個人或團體名單超過300個。媒體與學者專家都在分析提名人選與團體的優勢,但最受矚目的,還是聯合國難民署、世衛組織,還有全球疫苗取得機制平台COVAX、白俄羅斯反對派領袖蒂哈諾絲卡雅,以及氣候變遷運動家童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