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燕子口堰塞湖拆彈成功 工程團隊向立霧溪致敬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的堰塞湖,經過連日降挖與引流工程,昨(29)日上午壩體已完全被沖毀。所幸洪峰通過後,並沒有傳出災情,相關警戒也在昨日下午4時20分正式解除。受影響封閉的中橫公路台8線,也在昨晚5時恢復「天祥到太魯閣口」路段的管制放行,每日開放5個時段通行。
原先封閉的砂卡礑隧道29日傍晚5時順利開放通行,燕子口堰塞湖在昨日早上11時40分壩體完全沖毀,林保署在下午4時20分解除警戒。
堰塞湖拆彈成功,協助降挖的工程團隊特地以怪手向立霧溪鞠躬致敬。天祥到太魯閣閣口也恢復每天5個時段管制放行。
為了加速引流,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的壩體旁,怪手從26日開始進行降挖工程,不過28日下午卻因為山上降雨、水量增大,讓工程一度喊停。
營造公司董事長黃國寶表示,「本來28日早上要進去3部,後來因為上方岩盤掉落很嚴重,有大塊的岩盤掉下來,所以先撤退2部,留1部在安全的地方繼續施作。」
到了29日中午,因為上游持續降雨,發生壩體遭水流沖刷、逐步潰散,引發立霧溪下游水位抬升,林保署也緊急發布通報單及CBS簡訊,淨空下游河道,讓人員與機具暫時撤離。
林保署花蓮分署副分署長朱懿千說明,「堰塞湖的水位從29日早上10點半的水位,一直到11點半潰決到12點10分,40分鐘內下降約18公尺,目前我們持續觀察監測當中,現場的施工人員都安全無虞。」
根據監測顯示,下游最大洪峰大約出現在昨日早上11時50分,錦文橋橋墩水位大約上升2公尺,而洪峰過後,立霧溪下游並無災情發生,堰塞湖水位也下降到了原本河道的水位。
對於「圓滿拆彈」,林保署除了感謝宜蘭與花蓮分署不眠不休,也特別致敬負責施工的營造公司,以最少的經費與時間解除了堰塞湖風險。
洪詩宸/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