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北極圈高空鳥瞰地球,會發現在北緯50度到70度之間,有一圈環狀的寒帶針葉林,從北歐、俄羅斯,跨海綿延到加拿大與美國阿拉斯加,像是一頂綠色皇冠,被稱作北方森林。它的吸碳淨化功能,不亞於亞馬遜雨林,但也同樣面臨生態破壞風險。加拿大境內的北方森林,就面臨著油礦業開採,以及野火、暖化、蟲害夾擊,天然碳儲存寶庫備受威脅。
聯合國所屬的世界氣象組織,發表年度溫室氣體公報。報告中指出,包括二氧化碳、甲烷,還有氧化亞氮,這3大溫室氣體,從2020年到2021年的增幅,來到數十年新高紀錄。這不但難以停止氣候暖化,也衝擊地表和水中的生物多樣性。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因為水路交通發達,不少民眾外出都以船隻代步,但船隻的排碳量相當驚人。就有民間電動船研發公司,設計出一款高性能的電動船,不只航行時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船隻發出的噪音也很小,堪稱是「水上版的特斯拉」。
高通膨讓許多底層老百姓生活陷入危機,住在非洲肯亞貧民窟的居民,因為買不起木炭或柴火,紛紛改用塑膠袋來生火做飯。不過,焚燒塑膠會產生戴奧辛等有毒物質,專家警告,這種做法不只對人體健康有害,也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同時提高全球暖化的風險。
法國這週進入第3波熱浪,最高溫來到攝氏40度,首都巴黎因都市熱島效應,柏油路面的溫度更直逼57度,但首都巴黎的綠化面積只有10%,在全球40個城市中排名倒數。巴黎市政府為了減緩熱島效應,計畫2026年以前種植17萬棵樹,其中包括砍老樹造花園,引來護樹團體抗議。
為緩解氣候變遷問題,丹麥瓦埃勒峽灣日前與南丹麥大學合作,進行一項5年計畫,由潛水員人工將鰻草種植到峽灣底部,鰻草不但能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重新培養野生魚蝦的棲息地,形成良好生態結構。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日前用柳丁皮和便當剩菜,做出水泥,同時解決了生產水泥排放的二氧化碳,以及廚餘腐爛產出的甲烷等問題。把蔬菜倒入調理機,按下開關開始攪拌,但這可不是在做料理。這裡是日本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研究水泥的酒井雄也教授,希望能夠更環保。東京大學生產技術所副教授酒井雄也說:「混凝土對環境負擔很大,排放很多二氧化碳,還有混凝土的原料石灰石。在全世界產量逐漸減少,因此我想研究替代材料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5月31日訂為「世界無菸日」,並於近期發布報告中指控,每年菸草業使世界各地有800多萬人失去生命,並且排放8400萬噸的二氧化碳,加劇全球暖化現象。WHO呼籲各國要採取措施,讓菸草業者承擔更多破壞環境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