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
-
中興大學研發訊號增強晶片 可檢測變異病毒成全球首例
|文教科技國立中興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訊號增強晶片,透過表面的電漿效應,可以增強物質特異結構的散射作用,分析出光譜數據。這項技術可以應用在檢測病毒是否有變異,以及相關的抗體、抗原,或是相關的生醫檢測等,不僅是全球首次的發明,也登上國際期刊。
-
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工研院與台企獲12獎僅次美國
|全球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被喻為科技界的奧斯卡,近日在美國聖地牙哥舉行頒獎典禮,參賽者多為企業和國家的科研機構。今(2023)年台灣的得獎數僅次於美國,工研院與台灣企業共榮獲12個獎項,在生技醫藥和AI製造表現出色,佔非美國28個獲獎數超過4成,顯示台灣在科技研發已擺脫追隨者角色,成為研發者和創新者。
-
工研院合作研發 應用AI科技助國內產業打開新商機
|文教科技看準資通訊科技商機,工研院和國內業界聚焦在智慧醫療、運動與文化、智慧倉儲與新創這4大領域攜手打造20項技術,今(15)日對外發布成果。經濟部表示,去(2022)年台灣服務業產值高達13兆元,佔GDP 6成以上,未來服務業導入科技後不僅帶來便利性,也將提升產業競爭力。
-
俄退出《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 美俄悄重啟核武競賽
|全球就在俄烏戰爭僵持不下、中東情勢急速升高的同時,美國與俄羅斯的核武競賽也悄悄地加溫。俄羅斯先前測試了海陸空的核武發射平台,11月初最新型的戰略潛艦也進行最後的航海與飛彈發射測試。美國則是準備研發更新型、可以從多種戰機投擲的新型核彈,爆炸威力可達廣島原爆的24倍。
-
南韓打造無人機交通系統 目標2025啟動「空中計程車」
|全球近來各種不同功能的無人機接連亮相,在人類生活中扮演更多角色。南韓現在不僅研發出可載送乘客的無人機,還積極布局基礎設施,目標在2025年,建立宛如空中計程車的無人機交通系統。
-
台灣腦庫揭牌 有助研發新藥及治病機轉
|社福人權台大醫院今(5)日為台灣腦庫舉辦揭牌典禮,未來將用來蒐集捐贈者往生後的腦神經組織,研發新藥物及治病機轉。不過台灣腦庫代表人謝松蒼教授表示,挑戰也才剛開始,經費上的營運希望有政府的支持。衛福部長薛瑞元回應,衛福部未來會採取每年撥款的方式提供支援。
-
全球首太陽能越野車 不斷電千里長征撒哈拉沙漠
|全球電動車研發是未來科技綠能趨勢,荷蘭恩荷芬科技大學的太陽能研發團隊日前打造出全球第1輛太陽能越野車,只依靠太陽能就成功從摩洛哥北部長征超過1千公里,穿越撒哈拉沙漠。
-
哈佛學者研發永續冷媒 舊冷氣冰箱重生環保家電
|全球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團隊,正在研發可以更換的永續固態冷媒,取代傳統蒸氣型態、排碳量為二氧化碳1700多倍的冷媒,以便讓傳統冷氣、冰箱在不需要丟棄下,就能重生為環保家電。
-
AIT主席訪台重申美承諾 盼台允保持現狀
|政治台海局勢緊張,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上任後第3度訪台,重申美方對台承諾,堅若磐石。而國防自主量能持續強化,中科院在九鵬基地建造地下4層的火箭靜態測試廠,可望在2026年之前有5條火箭固體推進劑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