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自然建築「超級土袋屋」抗災 加州山火後仍屹立
走進南加州沙漠區的Cal-Earth加州土地研究所,可以看到許多造型奇特的建築,這些被稱為「SuperAdobe超級土袋屋」的房舍,都是以泥土為材料,加上麻袋和鐵絲所堆疊出來。
學習超級土袋屋施工法民眾Robert Castill說,「我對這感興趣,我來這邊學習,不只來了解建造與建築、使用年限與機能這些事,同時像是流程這些要多久,以及什麼程序取得建築許可。」
人類以泥磚建房有幾千年歷史,台灣郊區近年來也有人引進這類土袋建築。但超級土袋屋之所以出現,其實要歸功40多年前,一位伊朗裔建築師納德‧哈利利,為回應美國太空總署外星簡易居所方案,所整理出的施工方法,而這裡正是他生前打造的超級土袋屋示範基地。
公視國際記者張瀚報導,「這項當初NASA月球火星人類居所計劃,因為工法相對簡單,容易就地取材,也成為現在喜歡自然建築人士與救災防災建築的選項之一。」
我們在這也遇到一對居住山區,具有土木工程背景的台灣僑民。
參觀超級土袋屋基地民眾楊泰鵬表示,「美國人很多人喜歡回歸自然,他就在自己的土地上照這樣子蓋,雖然看起來很古老,可是它有科技、有現代的方便在裡面。」
之前南加山林大火,一棟超級土袋屋屹立不倒的消息傳開,來這了解施工法的人數一下增長3倍。
家園被山火焚毀災民Mike Mithani說道,「我們在伊頓山火失去家園,我們打算重建,所以這些可以給我們一些重建的想法。」
不只抵禦山火,超級土袋防屋還歷經地震、颶風實際驗證。
加州土地研究所執行理事Bridget Butler表示,「特殊設計與幾何造型,使它們具有極強抗災能力,以波多黎哥瑪麗亞颶風為例,這種泥土建材、超級土袋屋結構的圓頂建築在一片廢墟中屹立;另外在尼泊爾一孤兒院,承受相當嚴重地震事件,因此超級土袋屋能很好抵禦自然力量。」
而容易取材興建,也成為自然災害災區安置災民的選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