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
-
少子化私校陸續停辦減招 教產工會籲補助私校老師
|文教科技少子化海嘯來襲,近年來一些私立大專校院,陸續傳出停辦或減招的消息,讓師生感到錯愕,有私立大學前校長表示,未來5年才是真正私校的挑戰,建議政府協助擴招國際生因應,也要多增加補助私立大學。立法院今(20)日上午召開公聽會,蒐集各界人士的意見。
-
漁光島SUP立槳風浪大 16大學生體力不支困海上獲救
|地方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有27名學生,今(17)日前往安平漁光島北堤舉辦SUP立式划槳活動,因為風浪大,有16名學生體力透支無法划回到岸上,向警消求救。海巡人員出動艦艇救援,漂流在海面的學生,全都飽受驚嚇。
-
美德州學校收懷孕、未婚媽媽 助保求學權展開新人生
|全球美國青少女懷孕輟學的例子不在少數,德州一所學校就專門收容懷孕或新手未婚媽媽,讓她們把寶寶帶到學校附設的托兒所,然後安心上課。這項措施有助未婚媽媽兼顧孩子與學業,開展新的人生。
-
疫後部分學生學習專注度下降 數位閱讀策略須調整
|文教科技台灣經過疫情3年,不少小學老師反映部分學生學習力下降,專注度也不足,教學策略必須調整,就以推動閱讀來說,不能只是紙本閱讀,而是融入孩子們最習慣的電子載具,陪著他們去運用。
-
菲國衝浪天堂錫亞高島貧困 跨國團體辦學助學童迎新生
|全球距離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大約700多公里的錫亞高島是全球頂級的衝浪天堂,曾經入選《時代雜誌》2021年全球百大景點。但是這裡的當地人平均月收入只有約4000元台幣,島上長期乾旱、缺水,基礎建設嚴重落後,2021年來襲的強烈颱風雷伊更是摧毀了95%的建築。離島居民進出都得坐船,長期阻礙了兒童的上學路,而這些困境在疫情期間變得更加惡化。
-
現行性教育仍著重生理 民團籲實施「全面性教育」
|文教科技聯合國2018年起提倡全面性教育,逐漸被國際社會接受。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今(27)日舉行亞洲全面性教育國際論壇,並在會中指出有近96%的老師認為,有必要實施全面性教育,不過目前的情況是缺教材、缺資源,也很擔心實施時面臨的外部壓力。
-
爭托育幼教師權益 教團發起10/28遊行
|社福人權新修正的《幼照法》和《教保條例》今(2023)年3月施行,引發部分業者反彈,加上政府力推0到6歲國家養,無法解決雙薪家庭的育兒難題,多個托育幼教團體將在10月28日上凱道遊行,他們要爭取幼托人員尊嚴,並呼籲政府讓家長有更彈性的工時,親師攜手照顧孩子。
-
藝師陳志良、蘇榮仁 新登錄高市無形文資保存者
|高雄市無形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閣新增加兩位,一位是糊紙項目的藝師-陳志良,另外一位是傳統彩繪的藝師-蘇榮仁,兩位老師對傳統工藝的付出佮努力,得著政府肯定。(此則新聞標題、導言、內文皆為臺語文。)
-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50人出線 最年輕得主高三江威霆
|文教科技教育部在1981年開始針對師生辦理文藝創作獎,培育不少作家,今(2023)年有50位作者、53件作品脫穎而出。而最年輕得主是高三的江威霆,他在國中時受表藝課老師啟蒙,對歌仔戲產生興趣,高中也遇到對的老師,讓國文不是只是用來應付考試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