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經多年努力,到了2020年99%的電力都已來自再生能源。當中包括水力、風力與地熱發電,而且高度自給自足,讓這個人口500多萬的國家成為全球發展再生能源的典範。
烏俄戰爭帶動歐洲能源價格上漲,英國電價去年漲67%,挪威有新創企業,提供量身打造的家戶型太陽能發電方案。英國最大的能源供應商英國天然氣公司也提出類似服務,協助消費者節省相關支出。
台灣推動綠能,許多公私立單位都有在屋頂裝設太陽能板,苗栗北苗公有零售市場的臨時攤販區也不例外,但一到了下雨天,雨水透過太陽能板間的縫隙落下來,讓攤商與民眾都相當不便。苗栗市公所接獲反映,將在下方補做鐵皮浪板擋雨,平息民怨。
瑞典一家新創企業日前跟運動品牌廠商合作,研發出太陽能耳機,其中的技術核心是薄型太陽能板,不只能用日光充電,也能把人造光源轉換為電能,讓產品的供電自給自足。
美國商務部門日前對中國企業生產的太陽能板,透過東南亞國家洗產地一事,展開調查,現在發現至少有4家企業藉此來躲避美國關稅,讓商務部門擬定將對這些特定企業擴大實施新的關稅。另外,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出席雷根國防論壇時表示,中國越來越有能力重塑地區和國際秩序,但美國不會讓這情況發生。
法國羅亞爾河谷城堡群聞名世界,但面臨能源飆漲,維修成本大增,城堡管理單位也決定節能省電,改用太陽能、地熱、木材供暖。而在瑞士一個小鎮,則是從1980年代起就大幅減少對電力的依賴。
受到氣候暖化跟俄烏戰爭影響,日本多年來力拚能源國產化,預計到2030年為止,要提升綠能跟核能翻倍成長,同時降低火力發電的占比,但隨著永續能源發展,碰到設備老化、腐鏽,或是只能依賴國外廠商生產,也讓日本能源國產的計畫碰到瓶頸。
國際能源價格飆漲,許多國家正為寒冬需求高峰而傷腦筋。不過在日本,有位女性已經體現能源自給自足,她用太陽能煮飯、太陽能板發電,10年都沒繳過電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