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太空總署ESA,13日公布了觀測星空「蓋亞任務」的新進展,除了公布銀河系,近20億顆恆星的大量數據,還根據超過10萬次「星震」現象,發現這會改變恆星的整體形狀。這些觀測資訊,將有助天文學家重新建構銀河系構造,以及數十億年來銀河的變化,也能更了解恆星的生命週期。
兩岸情勢嚴峻,國軍戰機時常需要升空驅離,而執行飛行任務時,仰賴氣象分隊提供的預報資料,確保飛行安全,對此,空軍氣象聯隊綠島分隊早晚各一次會施放探空氣球,升空離地至少30公里,搜集溫度、濕度、氣壓等數據,交由氣象官分析。至於島上的都卜勒氣象雷達,則可以補足東部搜集氣象數據的死角。
在嚴格的防疫措施下,中國有不少地區的疫情出現緩和,但北京疫情卻依然升溫。為了達成官方所要求的「最後攻堅」,上海許多區域又開始實施「全域靜態管理」。至於目前正在黃金周長假的日本,因為防疫限制大幅度解封,帶來出遊熱潮,結果沖繩疫情快速升溫。
世界衛生組織5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20到2021年間染疫病故人數有1490萬,比國際向世衛通報的540萬高出2.75倍。其中被估死亡470萬的印度,就對世衛的高估不以為然。
今天公布全台受僱員工1月份平均薪資是4萬4369元,創11年來同期新高,且就算扣除物價漲幅之後,實質經常性薪資方面也有4萬1854元、恢復正成長,這主要是因為有部分廠商調薪,還有基本工資調漲等因素。但有學者抨擊數據失真,因為國內還是有很多勞工的月薪都小於四萬,而且就算有調薪,也都已經被通膨吃掉。此外,2月因為俄烏戰事影響、物價飆升,各界對於2、3月的實質薪資能否抵抗通膨,並不樂觀。
元宇宙概念是目前全球最夯的科技話題之一,產學界有越來越多人投入虛擬世界的佈建,其中「顯示器」相關技術也是關鍵。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台大和陽明交大等單位合作,開發出超高速綠光微型LED陣列,可以提升影像傳送的速率,未來可望在擴增實境、智慧顯示等元宇宙相關應用上,帶來新發展。
VR體感技術,較常用在遊戲或者是看影片,但其實在健身、復健等,也會當發揮同樣的效用,資策會結合,多間運動中心、長照機構,將體感科技,引入相關設備,不但增加樂趣,也會當精準紀錄訓練的狀況。
新北市佇舊年六月,針對檢疫中心內底的武漢肺炎輕症患者,設一个「遠距離關懷、虛擬病房平台」,這馬進一步推出APP系統,患者透過儀器檢測出來的數據,免家己寫,就會傳上網路,若準有狀況,線頂的醫療人員就會隨來處理。用系統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降低感染風險。
臺灣2025咧欲進入超高齡社會,工研院佮退輔會的榮民之家,閣有日本企業合作,透過照護資料庫系統,結合工研院AI人工智慧運算分析,希望發展出照顧序大會當參考的大數據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