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16日通過「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方案」草案,以原始核貸金額北市為850萬以下規則回推,房價區間在1200萬至2800萬皆可能適用。另外營建署國民住宅組長受訪時表示,以廠房或商辦用途登記的「工商業住宅」不得申請,惟細節需等《經濟分享特別條例》通過後確定。
央行在去年連續升息4次,也讓房貸族的壓力加大。而內政部提出房貸補貼方案, 只要符合條件,就能獲得3萬元的一次性補助,但有學者認為,政策有瑕疵、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並領不到。
新竹縣竹北市這幾年厝價是直直起,毋過離高鐵站只有2公里的東海三街,附近居民竟然一直攏無水道水通好用,厝內的水攏是倚靠抽地下水,或者是家己外口買水,就算有裝過濾機,免一個月就愛換新的,有影真譀。
在2014年開工的安坑輕軌,耗資166億元,終於在今(10)日正式通車,由新北市長侯友宜主持通車典禮。他說,這屬於新店的發展全新里程碑。有房仲業者分析,這條路線可望帶動安坑地區的房價,但有在地民眾認為,輕軌要銜接台鐵、高鐵,並不便利。
台灣房市長期趨勢向上,但在美國升息縮表之後,全球市場齊跌,房市由於有遞延效應,是金融商品輪跌的最後一棒。比起各國房價已經大跌,台灣因為升息幅度小,2022年出現交易量萎縮,還看不到明顯跌幅。不過從房市專家、第一線不動產業者到建商,都預估房市到2024年仍不太樂觀,而購屋族最關心的是,房價何時有感下跌,跌幅有多少?
立法院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預估今年第二季上路。有專家認為,今年頂半年的厝價,可能有機會降15%。投資客嘛毋敢沐預賣厝市場。另外,進前厝價起甲真懸的新竹桃園這寡重劃區,因為投資客欲摒貨底,厝價應該會跋甲真明顯。(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全球各國過去一年多為了打擊高通膨,連續大幅升息,借貸成本大增也導致房市降溫。南韓打不動的高房價,去(2022)年終於出現顯著跌幅,當局陸續取消嚴厲的打房措施,想讓房市軟著陸。而加拿大政府祭出的,禁止非加拿大人購買住宅法案,則在今年元旦正式上路,原意是防止炒作,幫本地人保有更多住房,但例外太多,房市也已經走跌,實際效果有待觀察。
主計總處最新統計發現,今年1到10月國內食物類平均漲幅5.9%,其中雞蛋比去年同期上漲了三成一最多;沙拉油和調理油也漲價一成。除此之外,根據591新建案統計,發現六都和新竹縣市近3年的新建案房價所得比,平均要不吃不喝22.7年才能買房。
根據內政部公佈上新的統計,全臺灣大約有85萬5千間空厝,空厝率有9.52%,是這3年來上懸的。而且疫情了後,欠人欠材料,起厝成本增加,甚至有建商厝起到一半無繼續起。學者認為,這是少數,顛倒會當予市場有警覺。而且市面上厝傷濟,若準欲買厝,有講價的空間。
房價高居不下,加上通膨抵銷薪資成長,首購族要花更多時間才能存到頭期款,購屋年齡從10年前的30到35歲,逐年延後到35歲到40歲。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的1到8月全體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大約是4萬4311元,剔除物價因素後卻是年減0.02%,呈現負成長,薪資漲幅趕不上物價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