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昨(2)晚抵台,備受國際關注。美國《CNN》報導,在中國嚴厲警告下,裴洛西成為25年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政要。包括英國《BBC》、法國的《法蘭西24》,和日本《NHK》等,國際媒體都聚焦報導,顯示裴洛西訪台的影響力。
隨著數位化的進展以及媒體產業走向資本密集,讓真正在地的社區缺乏發聲管道,少數大財團掌握媒體話語權的態勢就更加明顯。提出研究報告的學者認為,這勢必對立國基礎的民主體制形成長遠而重大的傷害,值得各方警惕。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的最新全球數位媒體調查,因為疫情等負面消息充斥,讓人們逐漸對新聞失去興趣。報告也指出,台灣部分民眾普遍轉向網路、社群媒體,接收新聞資訊,可是對於紙媒、電視等傳統媒體的信任度,仍舊比較高,也讓「高信任度、低使用率」的矛盾,繼續存在。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的最新全球數位媒體調查,顯示因為疫情等負面消息充斥,讓人們逐漸對新聞失去興趣。報告也指出,台灣部分,民眾普遍轉向網路、社群媒體,接收新聞資訊,可是對於紙媒、電視等傳統媒體的信任度,仍舊比較高,也讓「高信任度、低使用率」的矛盾,持續不斷。
世新大學發布「台灣媒體可信度與影響力」調查,針對世新學生與全台22縣市民眾,共兩大群體作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一般民眾最常關注訊息的電視新聞是TVBS、民視及東森,報紙則是自由時報與聯合報,至於最常流傳假新聞的媒體,民眾則認為則是社群媒體跟通訊軟體。
俄羅斯對烏克蘭開戰不久,一名國營電視台編輯勇闖新聞直播現場宣傳反戰引發國際矚目。德國媒體世界報就肯定她關鍵時刻的勇氣,近日將她聘為自由記者。事實上,俄羅斯長期打壓言論自由,獨立媒體幾乎沒有生存空間,對烏克蘭開戰以來更以新的立法實施嚴格審查,當地只剩下少數的獨立記者,冒著最高15年刑期的風險繼續挑戰國營媒體的一言堂。
香港網路媒體「立場新聞」和「眾新聞」,在一週內相繼宣布停止運作,讓香港媒體面臨寒蟬效應。不過港府反駁,守法跟新聞自由並不衝突,直指媒體也應該遵守國安法。學者分析,雖然目前港府還未將矛頭指向國際媒體,但不滿意外媒報導的批評,已經越來越多,甚至還開始拒絕核發外籍記者的簽證。香港的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從2019年開始也大幅下滑,去年已經掉到第80名。
Civic groups have exposed the Kaohsiung police for including positive media exposure i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of officers. A police rights group says officers are under so much pressure to get m
民間司改會等團體,指控高雄市警局,要求各分局全力搏媒體版面,更把正面新聞報導件數,納進員警的績效評比,警權團體也表示,基層員警為了爭取媒體聲量,可能還違反偵查不公開。對此,高雄市警局則回應,都有嚴格遵守法律規定,統計各單位正面新聞露出,也是以獎勵方式激勵同仁,不會有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