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南部城市格爾斯多夫利用綠能種植水果,例如他們將太陽能發電電力運用在農耕機械、冷藏用電上。業者還使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實驗種植各種蘋果,並研究如何保護水果在生長期免受霜害、冰雹或是高溫影響。
農委會農田水利署計畫,將在雲林縣土庫鎮興建圳道型的太陽能發電,但當地溪邊里村民認為,只要裝設就得20年恐破壞環境,加上電磁波有對健康造成影響疑慮,堅決抗議反對在圳道增設太陽能。對此業者則表示,若民眾對電磁波有疑慮,都可以經檢測讓民眾放心,而且棚架下方空間可供社區使用,後續會持續與居民溝通經同意才會動工。
全台持續高溫,中南部今天亮橙燈,有連續高溫36度的可能,用電量也在今天創新高,超越去年7月底的3884.4萬瓩,台電官網也顯示供電吃緊,而為了增加電量,經濟部能源局也將修正部分條文,未來新建或改建的建物達到一定規模,要設置一定規模的太陽光電。
美國總統拜登6日以俄烏戰爭造成能源危機為由,發動緊急授權,未來2年內,免徵來自東南亞4國太陽能零組件的關稅,希望能解決停滯的美國太陽能產業。由於中國的太陽能板,持續透過東南亞國家洗產地,美國商業部還在調查,但拜登這項命令將讓調查付之一炬,同時也凸顯,中美對抗已延伸到能源戰場。
為了制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德國已開始減少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天然氣等相關能源,預計到2024年擺脫依賴,這讓德國企業跟民眾開始面對替代能源,跟加速再生能源發展的問題。另一方面,俄國的水產也遭歐美抵制,俄國的帝王蟹價格腰斬,大量進口到南韓,但也讓民眾陷入要不要購買的道德抉擇。
一年一度「理想家居展」在英國倫敦展開,展覽重點除了追求低耗能、利用再生能源及高科技居家設備,不僅有各式各樣的智慧型家電,還展示了使用模組構造,在4天內就能建造出理想居家概念屋。
為推再生能源政策,近期位在雲林口湖雲147線道路兩側椬梧農場,長期地層下陷、土壤鹽化,經台糖辦理土地使用分區變更,將設置太陽能光電設施,但當地民眾不滿因為開發需要大量砍樹種電。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28日發表重磅報告,警告地球暖化相關風險高於預期,轉型綠能減碳的腳步必須再加快。擁有南歐豐富日照資源的西班牙,早在15年前就曾掀起一股太陽能熱潮。中左派政府用優厚補貼鼓勵投資,卻造成嚴重赤字,不得不取消,投資者也因此深陷巨額債務。如今太陽能與風電開發仍然熱門,申請開發案還多到政府出面勸說撤案。
在許多開發中國家,尤其是非洲的偏遠地區正常的電力供應仍是奢求,新冠疫苗很難用傳統冰箱低溫保存,形成防疫大破口。肯亞一位發明人就靈機一動,把原本提供給農夫儲藏鮮奶的太陽能冰箱,改裝成Vaccibox方便攜帶,也可以用電池充電,成為偏遠地區民眾的抗疫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