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
-
從廢棄塑膠到建材,再生塑料如何實踐循環經濟?【獨立特派員】
|環境我們每天回收的塑膠都去了哪裡?台灣有廠商將回收塑膠製品,製作成仿木建材和各式商品,這些產品在使用完畢之後還能百分之百回收,再次回到生產線。不過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是否具有競爭力?民眾的消費習慣能否接受?以及在政策上是否給予支持?都是循環經濟能否奏效的關鍵。
-
官學合建生質能源循環系統 將剩餘資材變綠色黃金
|環境林務局每年都會固定對國有林區做疏伐作業,也產生不少林業剩餘資材,以往這些剩餘資材都是就地自然腐化,但也造成空間管理和人力清理負擔。現在由新竹林管處率先與中興大學合作,建置生質能源循環系統,將全國第1套的生態炭多膛爐系統,架設在南庄苗圃。透過熱轉換形成生物炭,對改善土質有很好的效果。
-
台灣竹產業如何振興?走向綠色循環經濟!【獨立特派員】
|產經行政院核定通過新興竹產業發展綱要計畫,期待能活化整體產業。其實民間已經有各式各樣的運用,就連堆積如山的邊角料都可以製作成生質顆粒,作為發電原料。要振興竹產業,不只要穩定上游原料,更應該在政策面,串聯各環節,才能讓環保的竹產業走向綠色的循環經濟。
-
5大部會攜手推動循環經濟 廢材加工成效佳
|環境為了推動循環經濟,建立資源永續利用的觀念,包括經濟部和環保署等5大部會攜手推動循環經濟,漸像是將轉爐石等被視為廢材的物質再生利用,漸達到淨零排放和零廢棄的循環台灣。
-
農委會百大青農標竿表揚 循環經濟、友善飼養青農創佳績
|產經務農辛苦,但仍有不少青年投入農業,走出新的方向。今(16)日上午農委會舉行百大青農標竿表揚典禮,今年86位入選,金門有酪農善用酒糟跟牛的排泄物,落實循環經濟;彰化友善飼養蛋雞的農民,說賺的利潤要與母雞共享,更有不怕失敗,克服技術種出日本洋香瓜的青農。
-
台塑全面調薪4.5% 38年來最高調幅
|產經勞動部公布了最新的減班休息統計,繼上期的實施人數超過2萬人之後,這期又增加900多人,一共有21690人。而且這回的增加人數,有過半都集中在製造業,人力銀行業者指出,背後因素和疫情、國際通膨和原物料短缺等情況都有關係。至於台塑集團,在今天召開年度調薪會議,最終總裁王文淵拍板,全面調薪4.5%,是38年以來的最高調幅。
-
網路店.工研院做竹仔環保產品 推新竹循環經濟
|根據農委會資料,新竹縣的竹仔是全臺灣出產上濟的所在。電商平台看著這點,佮專門做環保餐具的業者閣有工研院合作,欲佇新竹縣成立竹仔纖維環保產銷鏈,欲製造臺灣出品的綠色產品。
-
金屬世紀資源戰,台灣如何找出路?【獨立特派員】
|產經繼煤炭世紀和石油世紀之後,人類在高科技產業快速發展,21世紀也被稱作是稀有金屬世紀。貴稀金屬成為各國爭奪的重要資源,台灣身為電子產業發達及仰賴貴金屬完全進口的國家,如何提升貴稀金屬回收率,是台灣在金屬世紀維持電子產業動能的重要課題。
-
高雄馬頭山新舊開發案進入環評 居民市府前靜坐抗議
|地方高雄馬頭山的新農業循環園區開發案,因園區內有養豬場等設施、開發商有爭議等,導致9月的首場說明會流局。今天上午重辦說明會,上百位反對居民再度抗議,質疑說明會通知不合法,下午居民更到市府抗議,要求市府給回應。
-
回收稻草投入種洋菇 虎尾菇農獲選雲林十大菁英農民
|地方雲林虎尾有回收稻草業者周昭陽,過去將回收稻草整理後,要轉賣給畜牧場當飼料卻乏人問津,為了消化回收稻草投入種洋菇,現在每年可處理400公頃約2000公噸稻草與3000公噸蔬果菜渣,創造農業循環經濟,也獲得今年雲林十大菁英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