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為著欲鼓勵序大佇樂齡中心的學習,邀請18个鄉鎮的樂齡中心,做伙舉辦成果發表。除了展現教學成果,閣有展覽佮表演,予序大有發揮學習的舞台,鼓勵閣較濟序大會當行到戶外,增加社會參與。
去年教育部為了因應未來可能的大規模停課,以及精進數位學習,編列4年200億元經費採購網路和平板電腦設備,達到「生生有平板」,但現在遠距教學機會減少,要讓平板電腦發揮最大學習效益,就要隨時在課堂使用,而不是「備而不用」。台東縣有一所偏鄉小學就用平板來進行各種創意學習,增加學生和老師在學校使用平板的機會。
由於缺工問題,許多工班找不到學徒與年輕勞動力。台中潭子的一間庇護工場開發出不同於一般的工作,以修繕類的油漆工程,結合五金行實體商店,讓成員一邊上班,一邊實習,接案時便化身為小幫手工班,打磨、補土、上漆都難不倒他們,只是他們需要更長的時間學習,並完成工作。庇護工場成員在學習和職場之路面臨挑戰的同時,也正為自己和社會創造可能性。
除了有藥物來幫忙,如果不想老得太快,也可以自己努力鍛鍊頭腦。越南一群銀髮族阿嬤勇敢踏出第1步,學習自己年輕時從沒接觸過的英文。現在已經可以對話和唱歌,還聽得懂孫子在說什麼。
人人對未來世界勾勒出的種種想像加上科技的蓬勃發展,VR產業進入快速成長期,不僅被應用在醫療教育上,使穴位和經絡走向一覽無遺,更進入醫療現場,協助醫護人員熟悉臨床工作。隨著「元宇宙」成為時下的熱門話題,虛實融合的XR研發產業也正在發生。
有不少頂尖大學的理工科系,在明年的申請入學減少參採科目,不再採計國文,引發各界討論。台師大公布最新調查顯示,有超過9成民眾認為,國語文能力是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的基礎,還會影響人際關係和職場表現。
為了增加身心障礙朋友就業機會,米迦勒社福協會開設咖啡茶藝職人培訓班,8週課程中因為學員是肢體障礙或視障朋友,教學模式調整為互補學習,像是一人倒水、泡茶,另一人就幫忙定位茶具,提醒注意事項,學員說除了培養泡茶、煮咖啡技能,也學到心平氣和。
南亞國家尼泊爾因為童婚習俗、重男輕女的文化等因素,女性的教育程度仍有待提升。就有一位27歲的尼泊爾母親到了印度生活後,深感教育的重要性,決定回國念書,她現在每天和兒子一起上學,希望透過教育改善生活品質。
在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境內的伯利恆,最近有一家精品飯店開幕,裡面聘請的員工都是有唐氏症或自閉症的學習障礙人士;希望透過工作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也打破一般民眾對他們的刻板印象。
照顧在地弱勢學子及社區長輩雲林口湖「蚵寮學堂」,7月底遭祝融建築及室內設備付之一炬,近期經「台灣希望義工團」連續2週超過200名各地義工協助修繕趕在開學前完工交屋,加上善心人士捐助新課桌椅、冷氣及筆記型電腦,讓蚵寮學堂煥然一新,也可以讓孩子們放學後來到這裡複習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