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
抗癌藥昂貴苦等新藥審查通過 病友團體籲審議時程透明化
|社福人權許多癌症病友常常因為不曉得藥品審查進度到哪裡,因此只能繼續咬牙花大錢自費等待,根據統計,癌症新藥平均審查時間超過700天。三大病團共同呼籲,健保審議時程應該要透明化,並且可以被追蹤,給予病患明確的等待期。
-
十大抗癌鬥士分享故事 盼鼓勵病友重獲新生
|生活癌症已經連續41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首位,2021年平均每4分19秒就有一人罹癌。台灣癌症基金會舉辦十大抗癌鬥士頒獎,希望這些抗癌故事,能為病友們帶來更多勇氣。
-
平均4分19秒就1人著癌 肺癌上濟人超過大腸癌
|根據衛福部公佈十大癌症上新的統計,肺癌頭一改排佇咧著癌人數的第一名,曷若第二名是大腸癌。而且和舊年仝款,平均4分19秒國內就有一个人著癌。(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
中研院利用mRNA技術 客製化癌症疫苗防復發
|生活癌症治療又有重大突破,中研院今(8)日宣布和宏碁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利用mRNA製程平台共同研發個人化癌症疫苗,希望有效降低癌症患者復發、死亡率,例如台灣常見的肺腺癌、大腸癌等也將著手進行研發。
-
肺癌連續19年癌症死因第1名 醫籲健保給付晚期新藥
|社福人權肺癌連續19年成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頭號殺手,有多名立委31日上午邀集醫界、中研院院士及病友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關注台灣肺癌醫療政策,希望比照C肝,成立國家級的肺癌防治辦公室。
-
商業保險理賠癌症門診治療? 官方爭取業者協議或變更方式納入、增癌症弱體保單【有話好說】
|生活民眾就診如果被診斷罹患癌症,往往成為一般商業保險拒保對象,加上癌症治療、標靶藥物等龐大醫療費用,讓不少家庭面臨沉重壓力,另外由於目前國內醫療險不理賠癌症門診治療,傳出有癌友要求住院以獲得理賠,減輕經濟負擔,但也形成健保與醫療資源浪費。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4日晚上在公共電視有話好說節目受訪表示,健保署與金管會保險局已經在3日開會研商,將請保險業者進行評估「以協議或調整費率的方式」,將門診治療納入理賠範圍。並請保險業者研議是否可能開放癌症「弱體保單」,也就是讓早期癌友能有「帶病投保」的可能性。
-
癌症不住院部分保險不理賠 藍委籲政府3個月內提解方
|生活隨著醫療科技發展,多數癌症治療都可在門診口服或注射,不見得要住院,但部分商業保險卻以「不住院不理賠」條款,增加癌友理賠困難。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上午召開記者會,要求金管會和衛福部必須在3個月內提出解決方案,同時呼籲衛福部儘速成立「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幫助弱勢癌友,給予適當醫療補助。
-
癌症次世代基因定序助精準投藥 預計明年納健保給付
|文教科技癌症已連續41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1位,不少癌症患者使用標靶藥物或免疫療法治療前,都會做「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再決定使用哪種標靶藥物,不過檢測價格昂貴,並非人人負擔得起。對此健保署長石崇良證實,預計次世代基因定序明(2024)年納入健保給付項目,但細節仍待討論。
-
美國試驗新世代癌症疫苗 可縮小腫瘤避免復發
|全球癌症疫苗並不是新產物,像是B肝疫苗和HPV子宮頸癌疫苗,已經行之有年。美國華盛頓大學正在試驗的癌症疫苗,作用在於訓練人體內的免疫T細胞,偵測並攻擊腫瘤細胞,避免癌症復發。目前試驗的癌症包括乳癌、肺癌和卵巢癌,專家預估最快5年內,新世代的癌症疫苗,就能核准上市。
-
魚腦與人腦特徵相符 斑馬魚成癌症研究功臣
|全球小小隻的斑馬魚近年來成為重要的實驗動物,因為它們容易繁衍又便宜,大腦甚至跟人類有許多共同特徵。法國巴黎一處研究院就希望透過斑馬魚研究,了解惡性腦瘤的發展,並試圖找出抗癌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