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政府為了減少食物浪費,打算從明年起,強制要求酒吧餐館提供「免費打包」服務,食品產銷業者也必須妥善處理剩食和即期商品,否則最高將面臨6萬歐元,折合約台幣184萬元的罰款。
關於食物,令人困惑的迷思實在很多,網路平台、社群媒體上流傳著各種說法。例如:食物從冷凍庫拿出來,是要放在冷藏室、室溫、或使用流水退冰才能維持新鮮?發霉食物還要不要吃?怎麼吃才安全?還有長輩常說:湯滾過就可以放隔夜,這是真的嗎?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3分之1食物被浪費。這些食物在腐敗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加速氣候變遷速度。在澳洲,有人設計了一座綠色座椅,利用蠕蟲分解食物的特性,來對抗食物浪費的問題。
台北市立動物園公布遊客一些不好行為,像是對動物丟東西、大吼跟餵食,動物園表示,很多違規行為都是大人所做,呼籲大家去要尊重,千萬不可亂餵食,會影響動物健康。
台灣安心家庭關懷協會,每個月都會發放救濟物資,給無法受到政府照顧,或是暫時經濟困難的邊緣家庭。但今年卻發現邊緣家庭比去年增加,原本每個月準備兩百份的救濟物資,今年每個月都要準備將近四百份。協會調查可能是受到疫情影響,工作不好找,暫時處於經濟邊緣的家庭,還脫離不了困境。
韓國影視作品和流行文化在全球掀起風潮,韓國料理也因此越來越受到各國喜愛。南韓官方日前進行調查,發現海外有7成以上受訪者對韓國食物有興趣,最多人喜歡的是韓式炸雞。
美國迎接感恩節假期,大規模返鄉潮成為防疫大考驗,長途旅行的民眾預估高達4千8百多萬人次。由於疫苗接種率提升,民眾比去年更有信心返鄉過節,但目前全美平均每日仍有高達將近10萬人確診。
非洲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每年七到十月的黑尾牛羚大遷徙,被譽為動物界最壯觀的景象之一。不過,受到氣候變遷影響,降雨量大減、草原乾枯,尋找食物的不確定性,促使大批的黑尾牛羚留在坦尚尼亞,往年數十萬頭動物遷徙的景象也不復見。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有將近4成的食物是浪費掉的,而2017年曾統計過,餐飲量販店超商超市等,每年因過期或賣相不佳,丟掉約38億元的食物。近年來環保署持續推動惜食觀念,目前全台22縣市,已經有超過200間店家,自主登錄惜食行動。
印尼峇里島的觀光因為疫情而停擺,不只民眾收入大減,連當地保護區的獼猴也因為少了門票收入、伙食費大打折扣。吃不飽的猴子跑到民宅偷食物,當地村民很擔心牠們愈來愈兇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