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年廢棄的豆腐渣多達70萬噸,處理不好甚至會因發酵而產生惡臭。但豆腐渣內富含營養,為了不浪費這種也能當食物的「剩食」,日本國內陸續有業者開始用豆腐渣,作成能食用的佳餚,把廢棄食材通通變成健康料理。
一般醫院提供給住院病人的餐點,講究健康營養但可能不太美味。比利時有一家醫院企圖打破外界這個刻板印象,在餐廳評鑑指南專家的指導下,一年半的時間獲得了法國美食評鑑「高特米魯廚師帽美食」(Gault Millau)的認證,成為比荷盧地區第一家摘帽的醫療院所。
久旱不雨,生態林相與民眾生活都受到影響。例如南投桃米社區螢火蟲比往年還晚現身,當地推估與水中食物變少有關。高雄則因為水情燈號轉為橙燈,即將實施減量供水,市轄焚化廠游泳館宣布開放場次減半,展開省水大作戰。新竹縣大鹿林道今(23)日發生火警,天乾物燥水源又少,救災成了考驗。
民眾到高雄壽山時,發現台灣獼猴手裡拿著口香糖在吃,不知從何處取得整罐口香糖,估計現場至少8隻猴子都吃到,獼猴保育團體表示,吃到口香糖雖然不會立即影響,但長期下來還是有損健康,也很常見獼猴誤以為有食物而啃食塑膠袋或寶特瓶,提醒民眾除了收好自己的食物外,也別任意亂丟垃圾。
高雄一名龐小姐,上週推娃娃車帶孩子到壽山動物園,才短暫離開娃娃車沒幾秒,就出現猴群包圍嬰兒車,將車子推倒、翻找食物,把她嚇了一大跳。對此動物園回應,有設置看板以及廣播宣導,提醒民眾留意,呼籲民眾將食物放在包包裡,面對猴子搶食也不要激烈拉扯,以免受傷。
現在的孩子飲食多元,愛吃甜食、油炸物,小心攝取過量可能導致長不高甚至肥胖。根據健保署統計,2021年10歲以下青春期早熟就醫,突破2.5萬人。醫師表示吃進過多過高熱量食物,會在兒童體內轉變為多餘的脂肪,引發內分泌紊亂,導致性早熟;另外愛看3C、少運動也都是危險因子。
日本物價漲得很兇,帶動民眾購買即期商品的風潮,還有業者把當天打烊前賣不完的麵包放進自動販賣櫃,打折繼續賣,很受消費者歡迎。另外在南韓,為了避免浪費食物,明年起將改變食品標示,從現在的販售期限改成有效期限,讓食物不必太快被丟掉。
食物浪費的情形越來越受到重視,其中一個原因跟所謂的「最佳賞味期限」標示有關。消費者以為過了期限,就代表產品不安全而丟棄。對此,英國幾家大型連鎖超市先後取消賞味期限標示,美國的業者則是推動統一標示的用語,以免消費者產生誤會。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寶寶的挑食傾向可能早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了。透過4D超音波,研究人員第一次觀察到子宮內的嬰兒對母親吃進食物味道的反應,遇到胡蘿蔔時多數綻放燦爛笑容,遇到帶點苦味的羽衣甘藍菜則會扁嘴做鬼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