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在5日聚集了至少五萬人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為籌措國防預算財源,打算廢除17世紀以來的國定假日「大祈禱日」,是近十多年來最大規模的示威活動。
數位時代商品市場的當紅炸子雞「加密貨幣」,今年交易上沖下洗,損失慘重。比特幣的價格暴跌了63%,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市值則流失了1兆6300億美元,或多或少印證了經濟學者,以17世紀的鬱金香泡沫來比喻比特幣投資風險的準確度。有趣的是,鬱金香泡沫事件的發生地荷蘭,卻有一家溫室農場和比特幣挖礦業者合作,創造雙贏。
10月景氣燈號公布,連續2個月亮起代表景氣轉向的黃藍燈。國內經濟學家預測,明年國家經濟成長動能預估會比今年放緩,不過台灣相較其他新興國家還是相對穩健。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博士分析,「2023年的話,我們會建議大家必須要戒慎恐懼,主要國家的經濟成長動能,在2023年的話會比2022年再進一步的放緩;另外一方面的話,主要央行的加速大幅地緊縮政策 ,很可能會對實體經濟以及金融市場造成相當程度的傷害。
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昨(10)日揭曉,由前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基與另外兩名美國學者戴蒙和迪布維格共同獲獎。諾貝爾表示這3人的研究大幅提升人類對銀行經濟作用的理解,特別是銀行在金融危機所扮演的角色,也有助於改善處理金融危機的方式。
2022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在台灣時間10日下午5點45分公布。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今年得獎者有3人:前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奇(Ben Bernanke)、美國金融協會前主席戴蒙德(Douglas Diamond),以及美國學者迪布維格(Philip Dybvig),表彰他們對銀行和金融危機的研究。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3位學者從1980年代就開始研究銀行和金融危機,對後來的研究至關重要,加深人們對銀行
2022年諾貝爾生醫獎於台灣時間今(3)日17時30分揭曉,由瑞典學者基因學者帕博(Svante Pääbo)獲獎,表彰其在古人類基因和人類演化的研究成就。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星期三(22日)在參院作證時表示,為了抑制居高不下的通膨,Fed仍將持續提高利率,但鮑爾也坦承,過度升息可能引發經濟衰退。聯準會升息動作不斷,預計到年底,利率將來到3.4%。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7日公布喊了半年多的新資本主義計畫,內容以投資人才為重點項目,除了開發100萬名人力、鼓勵就職外,也呼籲民眾將個人儲蓄轉為投資,達到資產所得倍增。
在俄烏戰爭進一步干擾全球糧食與能源供應鏈之際,以及主要國家紛紛調升利率之下,從2022到2023年物價飆漲以及成長率偏低,甚至萎縮的現象將會同時存在,也就是所謂停滯性膨脹,而受害最深的將是能源與糧食仰賴進口的開發中與貧窮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