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蘭,估計有50萬的烏克蘭難民,屬於勞動人口,但其中卻有超過30萬人失業。主要原因是語言障礙,導致選擇不多,或工時無法配合。而這些人就算有工作,在克拉科夫等城市,月開銷預估也要新台幣2萬多,收入只能勉強打平。因此有部分難民希望能經由進修爭取更好的工作,也認為戰後可能派上用場。
講台語,當著時。教育部主辦的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佇今仔日(2/21)舉辦頒獎典禮,今年包括前衛出版社的社長林文欽,咧台師大開台語天文學的教授蔡安理,攏得著個人獎;團體獎部份,是以台語創作的「阮劇團」,閣有用台語宣教的「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雙連教會」。
為了響應聯合國2月21日世界母語日,文化部和客委會、原民會共同舉辦「國家語言生活節」,18、19日在華山文創園區,除了安排30場演唱、講座等活動,現場還有40個語言市集,要鼓勵民眾在生活中自然使用母語。關於手語的部分,有親子手語劇團以及聽障相關團體來擺攤,還有兩場講座,從不同面向來了解聾人或聽障者的生活。
咱台灣有推捒國家語言發展法,保護本土語言,曷若法國嘛有「Molac法案」,嘛是欲處理長期孤注重法語,致使20外種地方語言受壓迫的情形。(本則新聞標題、導言、內文皆為臺語文)
因為疫情影響,台北國際書展在先前停辦兩年,去(2022)年改期到6月舉行。而今年因為疫情解封,恢復到農曆春節前後舉行的慣例,預計31日登場。文化部和策展單位,也在下午宣布今年度的展區活動,邀請民眾過完年後,一起來享受閱讀樂趣。
全國語文競賽昨昏結束,今年有新增加一个比賽項目,就是本土語言的讀者劇場。仝班的學生愛合作,佇母語對話的情境內面讀劇本,透過這款方式,希望學生共母語變做生活語言,毋是為著比賽才來學的語言。
在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報告當中,關於書面用語的相關規範,是建議各機關優先採用台灣台語來稱呼閩南語。但有立委點出,到目前為止似乎還很難達標,對此,文化部長李永得說明,會在一個月之內改正,並協調各部會調整。
國家語言發展法明定,國內各族群的自然語言為國家語言,一律平等不受歧視,而且還獎勵用各種方式推動學習和保存。現在在台東縣的大武和達仁鄉,鄉公所爭取到原民會補助,利用公所和所屬機關辦公廳舍外的雙語招牌又增加原住民語的羅馬拼音,不過有很多人不瞭解,以為鄉公所招牌做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