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住宅
-
社宅限居12年未考量長者 北市府將研擬配套
|生活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達20%,但社宅沒考量長者需求,中央法規限制12年居住年限,台北市長蔣萬安承諾先研究相關配套並和中央溝通。而桃園則在5月公佈社會住宅弱勢身分及高齡居住者續約延長原則,但不得更換房型。
-
臺北社宅傳講有13囡仔 予高中生拐轉去性侵
|臺北市有一搭社會住宅,煏出有13名國小的查埔囡仔、予一名查埔高中生,拐轉厝內性侵。囡仔的家長指控,代誌發生一年外,社會住宅的主管單位,攏無共人戽走;議員也批評犯罪通報傷過慢。市政府承認通報確實有重耽,社會局也講目前已經解除契約。(本則新聞標題、導言皆為臺文)
-
宜蘭縣首座社宅開工 預計2027完工
|社福人權宜蘭縣首座社會住宅21日在羅東倉前路開工動土,將提供396戶,預計2027年完工,內政部強調租金將參考宜蘭10年到40年一般中古屋市場租金再打8折,身障者和中低收入戶租金還可以更低,至於在宜蘭,社會住宅是否真的有需求,租屋業者認為因為高房價恐供不應求。
-
2024大選/高房價居住正義難落實 總統參選人各端政策牛肉
|政治解決高房價是國政重要議題也和民眾切身相關,如何落實讓人民「住得起、租得起、買得起」,2024大選的主要總統參選人都已提出自己的居住政策。不過相關政策究竟是口號,還是能從根本改變台灣房市環境?民間團體認為,參選人應該展現解決租屋黑市的魄力,並推動中央立法的囤房稅以及持續推動社宅,三者搭配改革才有望實踐居住正義。
-
北市高公設比建案漸減少 專家指市場買氣影響
|產經房價居高不下,而民眾買房的時候,公設比也是重點考量。根據《住展》雜誌最新統計,到今(2023)年9月底為止,台北市的新成屋和預售屋建案,平均公設比是35.5%,比去(2022)年下滑0.1%。有專家分析,北市的高公設比建案數量會減少,是和市場買氣有關。
-
屏東社宅「瑞屏安居」砂湧損鄰 縣府令停工修繕
|地方屏東縣第一處社會住宅「瑞屏安居」,去(2022)年9月動工,預計建520戶的社區,卻在10月8日被民眾發現工地湧砂,導致鄰宅屋內地板以及外牆出現裂縫,已被縣府下令停工。國家住都中心表示,廠商會照損鄰事件處理規範來協助修繕,後續也會找第三方鑑定,確定安全、住戶沒有疑慮才復工。
-
民團提6大住宅改革建言 盼社宅政策穩定長遠
|社福人權總統蔡英文2016年提出,8年內20萬戶的社會住宅,眼看任期屆滿,各界關注明(2024)年的總統大選,各總統參選人將提出什麼社會住宅政策。今(11)日上午,住宅聯盟推出社會住宅6大方向,包含建立社宅多元興辦模式、增闢財源落實可負擔租金等建言。住宅聯盟肯定3位總統參選人,都支持繼續興辦社會住宅,未來將持續監督,讓社會住宅在台紮根。
-
國家住都中心辦社宅展 8年20萬戶目標加緊趕工
|生活政府在2016年宣布要在8年內興建20萬戶的社會住宅,目前還持續朝這個目標全力趕工。國家住都中心首度以台灣的社會住宅為主題,辦理社宅展,希望能讓民眾了解社宅的整體運作,以及地方政府對於社宅的相關規劃。
-
社宅包租代管4.0部分房東不買單 專家:恐因未繳稅
|生活內政部7月推出「社會住宅包租代管4.0」,明(2024)年戶數可望提升到8萬戶,屋主把房子租給包租業者,能夠享有稅賦減免、修繕住宅優惠。不過專家認為,即使提供稅務優惠,房東一旦參加包租代管就得報稅,要提升包租代管社宅的戶數,恐怕會遭遇瓶頸。
-
社宅聯盟提6大主張 10/2公布大選社宅政策檢驗
|社福人權為了解決弱勢民眾居住問題,中央及地方政府陸續興辦社會住宅,但仍面臨許多問題,今(24)日上午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提出六大主張與建議,也將展開藍綠白3組總統參選人的社宅政策檢驗,10月2日公布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