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熱潮下,透過ChatGPT大量生成的假訊息,是否會讓資訊戰更變本加厲,引發討論。今(24)日一場座談會上,學者及專家建議,確實要注意透過AI大量製成的假訊息,導致的偏見、刻板印象必須透過全民識讀的加強,以及發展事實查核為基礎的新聞媒體,協力防堵假訊息的破壞。
ChatGPT引發熱潮,人工智慧發展超乎想像,國政基金會今(24)日上午舉行座談,與會學者強調,可預見不會用AI的,將被會使用AI的人取代,政府應重新檢視再行教育與職訓資源,讓勞工學習AI技能。
全球掀起AI熱潮,引發廣泛討論是否會取代人力或某些產業。華裔的AI科學家李飛飛也來台分享她的相關看法,認為各界對於AI賦予太多「人性化」想像,她認為AI不會取代人類的能力,而是增強人類的能力。
台灣樂壇出現首支 AI單曲,這是知名音樂製作人陳珊妮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聯手打造的作品,將AI歌手調教為陳珊妮的嗓音,業界認為AI歌手來臨的世代也意味著音樂作品的智慧財產權以及分潤的模式,恐怕要重新大洗牌。
日本有一部漫畫「電馭叛客桃太郎」在3月9日上市銷售。這部漫畫是由AI人工智慧製作,整部漫畫完稿時間只花了6星期。有別於一般漫畫100多頁的完稿需要漫畫家1年時間才能畫完,速度落差大。
美國一款聊天機器人「ChatGPT」在上線之後迅速爆紅,而中國百度預計在3月份也將推出類似模組,叫做「文心一言」。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說明,預計在今(2023)年底會有台版的類似模組,這也是為了要防範有「思想偏差的AI」造成誤導。
從工業製造生產到民生日常,「智慧自動化」已經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現在更成了育兒好幫手。2023年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消費電子大展,就出現好幾款AI人工智慧育兒神器,連手推車都能自駕上路。
AI機器人大量進駐需要人力勞動的服務業,業者估算,AI機器人在餐廳支援送餐,平均每月可以節省2個人力;在飯店24小時待命引導客人、遞送毛巾,則可以抵掉3個人力。AI人工智慧的機器人逐漸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越來越多的角色,我們的生活又將產生什麼樣的改變?
機器人聊天模型ChatGPT推出不到一週,至台灣時間5日下午止,全球用戶數已突破100萬名,目前仍開放免費使用。ChatGPT不僅能寫作,會偵錯程式碼,還能提供情境劇與使用者互動。ChatGPT有什麼魅力?為何在社群平台竄紅?有答不出來的問題嗎?
北歐國家丹麥這星期舉行國會大選,執政的中左派驚險過半。而擁有230個小黨的丹麥,還有一個更跳脫傳統的新政黨,那就是由一群藝術家創立的綜合黨,並由人工智慧AI演算擬定政策,他們的黨主席甚至不是人,而是聊天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