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國家的學齡前教育,特別重視戶外活動,沒有教室、餐風露宿的森林幼兒園,更是大行其道。2、3歲的幼童穿著保暖的雪衣,在攝氏5度、甚至是零下10度的林地裡學習、嬉戲,被視為不只有益身心健康,更有助於培養孩子尊重自然的習性,以及獨立自主的精神。
112學年度大學學測,在今(23)日公布成績。今(2023)年一共有11.8萬多名考生參與,其中的數學A考科,去年因為難度較高,因此滿級分人數創下史上最低。今年的難易度回穩,也讓滿級分人數有大幅成長。至於今年選擇6科全考的學生有4.7萬多人,人數和佔比都比去年還要多。
澳洲在2019年經歷長達4個月的森林野火災害,燒掉的森林面積逼近5個台灣大,10億多隻動物命喪火場,倖存的動物更無處可去。澳洲一名生物學家突發奇想,為流離失所的動物找的新家,竟然是在樹上。
佇南極洲的史威茲冰河,若是崩去融去,可能會引起災難性的海平面變懸。拜三刊佇「自然」期刊頂頭的兩篇研究,講冰棚融去的速度比預期較慢,毋過內面裂去,或者是冰階融的速度煞是真緊,顛倒會造成冰棚崩去的危機。(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聽到鳥叫聲能帶來愉悅感,好心情還能維持8小時之久。而法國一項長達11年的研究調查顯示,冬季出現在法國公園和花園的鳥類數量,增加了將近50%;但到了繁殖期的春季,卻驟減41%,讓鳥類專家憂心忡忡。
全球暖化未曾稍歇,當地球面臨生物滅絕的威脅,該如何面對生物存續?博物學家李家維對地球生命與自然萬物充滿熱愛,除了建立保種中心,具體實踐守護生命多樣性的信念。他選定小蘭嶼為演練重建自然的試驗場,積極推動小蘭嶼復育,希望蘭嶼重現蘭花之島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