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大型工廠的台北市要達成「2050淨零排放」,環保局認為光節能減碳已經不足,要推廣分散式發電和儲能。目前環保局規劃,先在南港山水綠生態公園設置示範場域。
受到日本311地震核災重創的福島,儘管經過了12年,地方經濟還是難以振興。其實福島的雪景堪稱一絕,最近當地政府就大力向澳洲推廣,也收到熱烈的回響。
日本境內有100座活火山,地熱資源排名全球第3,溫泉度假觀光遠近馳名,但用在地熱發電比例非常低,在能源價格飆漲、綠能王道的時代相當可惜。福島縣的土湯溫泉鄉在311東日本大地震嚴重受創,重建時增設了地熱發電廠與地方觀光共存,是罕見的成功案例,但在其他地區溫泉產業擔心影響溫度水質,仍然堅決反對。
位於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經多年努力,到了2020年99%的電力都已來自再生能源。當中包括水力、風力與地熱發電,而且高度自給自足,讓這個人口500多萬的國家成為全球發展再生能源的典範。
要達成2050淨零排放,針對發電為溫室氣體排放大宗,中研院去年發布「台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其中就建議國內應優先推動「去碳燃氫」,強調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成為穩定基載電力來源,並認為未來可以成為「準綠電」來源。
核二2號機將在明(14)日除役,有學者指出如果政府沒有配套,台灣注定要缺電,建議經濟部讓核電機組延役。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核二2號機依法服役40年期滿,不可能再申請延役,至於核二2號機除役後的供電問題,將由大潭8號機和通霄小型機再加上再生能源搭配使用,確保台灣不缺電。
烏俄戰爭帶動歐洲能源價格上漲,英國電價去年漲67%,挪威有新創企業,提供量身打造的家戶型太陽能發電方案。英國最大的能源供應商英國天然氣公司也提出類似服務,協助消費者節省相關支出。
台灣第一批國際搜救隊,克服重重困難後終於進入災區搶救,搜救犬也上陣救援,不過當地氣溫接近零度,加上土耳其建築呈現鬆餅式倒塌,都增加救援難度。而台灣團隊在土耳其興建「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現在也成為當地唯一災民收容所。不過面臨缺水缺電,期望募資興建,太陽能發電等系統,協助當地災後重建。
台灣的地熱發電目前有24場正在規畫施工,其中最大的基地,位於宜蘭清水,至於有可能是第2大的發電基地,則位於台東延平鄉的紅葉村,預計明年商轉1年,可以發電876萬度,由台泥、中油和雲朗集團合作,從鑽井、發電到溫泉休閒結合。目前的溫泉遊憩區已經啟用,但鄰近的紅葉部落居民,還沒有看見繁榮光景,鄉公所表示,會在部落和企業之間扮演監督與溝通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