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為什麼野豬是非洲豬瘟重要防線? 染疫風險與影響一次看

台灣野豬(圖/野聲環境生態 × 野森國際提供)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中養豬場出現非洲豬瘟案例,由於日本曾發生家豬染疫後傳播進野豬族群,導致全國多年仍無法撲滅疫情,野豬也成為台灣圍堵疫情的重要防線。專家指出,日前有人傾倒廚餘於野豬棲地,且載運的化製車行經路徑可能與野豬分布區域貼近,都是此案野豬感染的風險來源。

台中梧棲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案例,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資訊,非洲豬瘟在家豬及野豬間都具有高度傳染性,死亡率可達100%。

為什麼野豬也是防疫重要環節?

生態調查組織野聲環境生態 × 野森國際發文指出,豬瘟防疫不只發生在養豬場,還有一道重要的防線就是山林中的野豬族群。由於非洲豬瘟病毒可透過人為活動、飼料或水源污染,以及接觸屍體殘留形成「跨族群傳播鏈」,加上野豬活動範圍廣,若有野豬染疫,病毒將難以完全清除。

野聲環境的保育研究部經理鍾佳衡表示,家豬與野豬在感染非洲豬瘟跟傳統豬瘟的感受力相近,但野豬活動範圍廣,有更強的疾病傳播能力,當野豬活動區域與家豬重疊時,就會產生染疫風險。

鍾佳衡說,當野豬吃到廚餘,或是接觸到周圍的排泄物、分泌物或體液時都可能造成感染,國外雖然有針對野豬防疫的處理建議,但台灣山區較陡峭,若要借鏡國外案例,包含設立圍網大規模撲殺等防堵方式,其實在台灣難以適用。

鍾佳衡並以日本為例指出,日本曾是豬瘟非疫區,但在2018年家豬場爆發豬瘟後,造成有野豬因此染疫,接著染疫的野豬族群再將病毒傳播到其他家豬場,導致日本至今都還無法完全撲滅豬瘟。

全球非洲豬瘟現況遍及家豬及野豬 

根據WOAH在9月發布的非洲豬瘟最新疫報,自2022年以來全世界已有68個國家和地區出現非洲豬瘟,累積通報家豬感染逾100萬例、野豬感染近4萬例。其中,歐洲發生過多起野豬感染案例,亞洲在韓國及俄羅斯等地也曾爆發。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統計2022年起非洲豬瘟案例分布,橘色為家豬案例、綠色為野豬案例。(圖/取自WOAH)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和歐盟委員會出版的野豬非洲豬瘟生態學和生物安全手冊指出,非洲豬瘟在2007年傳入高加索地區後蔓延至東歐、北歐多個國家;2018年也蔓延至亞洲。除了在家豬之間流行外,非洲豬瘟也入侵了野豬族群,甚至還在2014年至2015年間,在歐洲的自然生態系中形成週期性循環。

台中非洲豬瘟案例傳染野豬的風險高嗎?

至於台中的非洲豬瘟案例,鍾佳衡說,該案場距離野豬活動範圍約有20公里,因此以直接接觸做為傳播途徑的風險較低;主要風險來自台中發生傾倒廚餘於野豬分布棲地的狀況,且並無加以防護;而此案化製車軌跡相當貼近野豬族群的分布範圍,如果車輛上有沾染病死豬的體液,並在運送途中污染其他區域,野豬也會有遭感染的可能。

鍾佳衡進一步指出,台灣有不少小型家豬場或山豬養殖場坐落於淺山地區,這些地點都容易與野豬活動範圍重疊,且位於淺山的小型養豬場設置的隔離圍欄、廚餘處理方式可能都不如大型養豬場完善,都會使防疫風險較高。

林業署近兩年委託野聲環境生態進行的調查結果指出,全台的淺山地區,尤其南投、嘉義一帶,與野豬族群活動範圍重疊度非常高,加上台灣淺山環境相連,若有地區爆發疫情,豬瘟就可能跟著野豬族群的移動往其他縣市擴張;而靠近海邊的養豬場,則因與野豬分布範圍較無重疊,風險相對較低。

至於野豬染疫是否會造成其他野生動物威脅,鍾佳衡說,傳統豬瘟與非洲豬瘟的感染對象都僅侷限在豬,並不會傳染其他動物;但若是三大豬病之一的口蹄疫,就會感染其他同為有蹄類動物。

野豬有辦法進行採檢嗎?

鍾佳衡表示,全世界的野豬採檢,大多都是對獵人打獵取得的野豬樣本進行採樣,採樣方式為抽取心臟等處的血液及肌肉和內臟組織,並進行病毒或抗體測試。而在台灣,林業署與獸醫所合作持續進行野豬採樣;我國向WOAH申請成為豬瘟非疫區時,也需要提供台灣野豬分布跟數量等資訊。這些近兩年取得的基礎生態資訊,將成為未來若野豬族群染疫時,訂定防疫政策的根本。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