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知名礦業貿易公司「嘉能可」,在有環保意識股東的敦促下,決定在位於「奧文山」的古老露天煤礦,復育林地跟減少煤礦開採時排出的甲烷量,達到企業的ESG環境永續責任。
平溪天燈是最具台灣意象代表的活動之一,不過滿天燦爛的天燈,卻可能成為當地民眾的災難。2019年6月新冠疫情爆發前夕,平溪地區所施放的一盞天燈,釀成民宅重大火警,整個屋子三分之二遭到燒毀。當地推廣天燈超過20年的時間,但是隨之而來的火災事故和環境汙染,一直沒有法制化的規範,業者的利益和這個名聞國際的觀光活動,長久以來建立在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之上。正視天燈對環境污染及公共安全的挑戰,透過法制規範及落實永續行動方案,才能讓祈福的天燈真正名符其實,不再帶來遺憾。
農委會今(24)日與中興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宣布成立智慧永續新農業研發中心,現場展示未來新型農業的雛形,例如農民可透過手機拍攝稻穗的照片,上傳到雲端迅速判斷出農作的健康狀況。興大表示,已經在台中進行大規模驗證,預估兩年內軟硬體就能商品化,普及到全台灣。
週末明後兩天,紙風車基金會將在國父紀念館廣場舉辦園遊會,演出「環保劇」。氣候變遷議題持續發酵,但近期環團批評高雄市,推動鋼鐵業空汙管制「太寬鬆」,市民還要忍受五年才有感。環保署長張子敬回應,如果要求工廠通通關掉,也無法達到改善目的,將會和地方政府持續滾動檢討。
新冠疫情逐漸控制,國內知名景點相繼出現報復性旅遊,有環保團體及專家、學者擔心大量人潮會對當地環境帶來破壞,因此提倡永續生態旅遊,主打小眾旅遊,重視深度、知識化的旅遊體驗,同時更達到生態永續的效果。
台大在今天舉行93週年校慶,校長管中閔指出,學校的努力方向是要實踐未來大學、推動永續發展,以及創校百年的籌備。同時宣示台大的碳中和目標,要在2028年達成碳中和50%、2048年達成碳中和。在校慶中也致贈名譽博士學位給文學家白先勇,和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表揚他們對整體社會的卓越貢獻和成就。
地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今年夏天全球接連發生極端熱浪,七月成為地球史上最酷熱的七月。都市水泥叢林在熱島效應下,更是高溫難耐。法國巴黎跟近郊地區正在化身為各種解決方案的露天實驗場,為未來更長更熱的夏季打造永續環境。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4日公布新版的瀕危物種紅皮書,新增了四千個物種,使追蹤評估中的總數達到13萬8千多個,當中約有三萬八千種,包括科莫多巨蜥、鯊魚跟魟魚都面臨永遠滅絕的高風險。一度瀕危的黑鮪魚,則因保育有成,出現回升跡象。
台大位於大安區的校園,相對綠意盎然,是難得的都市綠洲,為了打造更生態永續的校園,校方在台大農場內,擴大水路,並進行螢火蟲復育,營造更豐富的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