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除了正在進行的川習會之外,昨(29)日晚韓美兩國也針對延宕已久的關稅與貿易問題,達成了多項重大協議,對東亞經貿與安保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今日稍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搭機抵達釜山的金海國際機場,這是習近平睽違11年訪韓,也是他與川普(Donald Trump)在美中貿易戰自2019年開打後,睽違6年相會。而昨日川普已經先與南韓總統李在明見面,韓美兩國針對延宕已久的關稅與經貿問題達成協議。

美國總統川普在10月29日上午搭機抵達南韓慶州,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與南韓總統李在明會晤;韓美官員也針對僵持已久的經貿問題展開長時間協商,最後得出重大突破。

南韓總統府政策室長金容範宣布,「對等關稅仍維持7月30日達成協議後適用至今的15%,汽車與汽車零組件關稅則從原本25%調降至15%。」

汽車關稅調降外,爭議不斷的南韓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也訂出進一步規劃。這當中將有2500億美元為現金投資,剩下的1000億美元則由南韓主導,協助美國振興造船業。整體投資還訂出每年200億美元的上限;本金與利息回收前,收益由兩國對分。

南韓總統府認為,這將對南韓經濟發展帶來正面效益。

金容範指出,「隨著關稅調降生效,市場的不安定性也能有所緩解。南韓對美輸出佔最大比例項目的汽車,關稅從原本的25%,現在降到和日本同樣水準的15%,讓南韓確保不會有不利的競爭條件。」

南韓學者評價,美國透過經貿威逼,與南韓實現更緊密的合作。

檀國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鎬分析,「整體來看,韓美同盟綁得更緊、變得更為鞏固,透過關稅讓步與投資來深化彼此關係。這也顯示美國的戰略,仍抱有不會輕易放棄東亞的意志。」

值得注意的是,李在明當面向川普要求,讓美國向南韓供應核動力潛艇所需的燃料,而川普在今早同意,直接讓南韓建造核動力潛艇。

學者向公視新聞表示,這背後存在著南韓對未來的戰略思維。

高麗大學北韓建檔中心研究教授李政昊認為,「南韓很依賴貨物進出口,若北極航路開拓後依賴會更深。確保周遭海域的安全性,並強化監控體系,不只是對安保,對經濟都是很重要的。」

韓美在關稅與核動力潛水艇等,同時牽涉到經濟與安保的議題都有所突破,但這樣的協議會不會讓中國感受到威脅,而影響到峰會談判?接下來得續繼觀察。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