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外委會主席麥考爾23日在國會表示,中國將試圖影響台灣1月大選,若影響不成,將進行先封鎖台灣再入侵的備案計畫。麥考爾認為台灣還沒準備好,美國政府必須幫台灣武裝準備,並聯合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強化嚇阻中國侵台。
俄羅斯總統蒲亭宣布併吞烏克蘭4區領土,有學者分析,俄羅斯在戰事方面,處於劣勢局面,試圖要經由軍事和外交的組合拳,逼迫烏克蘭走上談判桌,也藉此增加使用戰術核武的正當性,威脅歐美等國。而對於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要正式申請加入北約,有學者認為,北約不傾向升高俄烏的對峙情勢。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11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被問及台海安全問題時表示,國際社會應該以外交手段解決紛爭,以避免戰爭爆發,而不是等到戰爭爆發再介入。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昨天在香格里拉對話發表演講時表示,外部勢力干涉不會得逞,如果有人把台灣分裂出去,會不惜一戰。陸委會則發布聲明回應,中共企圖「以武逼統」並阻礙國際對台支持,終將自食惡果。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昨天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發表演說,他回應記者提問台海安全問題時表示,以烏克蘭案例來看,一旦發生戰事,外交解決和制裁的效果有限,各國應該要在這之前,就給予需要協助的國家外交協助,先發制人,以免遭到其他國家擺布。
美國、澳洲相繼在日前宣布外交杯葛2022北京冬季奧運,加拿大跟英國也宣布跟進,理由都是中國人權紀錄不良。國際奧會依政治中立的立場不予干涉,主席巴赫承諾持續關心彭帥。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18日正式掛牌,台立關係更進一步。不過,中國隨即出重手制裁,21日宣布與立陶宛外交關係,降為最低一級代辦級,立陶宛總理席莫尼特得知後表示,立陶宛想強化和台灣的關係,並沒有跟一中政策衝突。
前外交部長歐鴻鍊驚傳病逝消息,經過國民黨內部等多個管道證實,歐鴻鍊2個多月前因癌症住院,而後病逝,享壽81歲。歐鴻鍊曾提過,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外交工作,是像台灣這麼辛苦,在他45年外交生涯中,就是在困境中力求完成政府使命。歐鴻鍊在馬政府執政時期,出任外交部長,是我國第一位「拉美通」、西語系出身的外交部長,他離開公職後,曾任對外關係協會會長、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理事長,以民間身份持續推動對外交流。
英國首相強生15日內閣改組,外交大臣換人、教育大臣下台;強生此舉是為了從一系列政治失誤中帶領國家從疫情中恢復,兌現他提升國家經濟繁榮的競選承諾。
去年桃園機場跟美國申請「美國境外通關」,目前仍在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審查中,尚未有結果。上周有美國參議員魯比歐等9人,聯名寫信給美國海關邊境保衛局,表達支持台灣設立美國境外通關計畫。外交學者提醒,即使受到美參議員支持,要形成決策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桃園機場去年9月向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申請「美國境外通關」,截至3月底尚未有結果。不過在24日,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魯比歐、皮特斯等九位跨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