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市長期趨勢向上,但在美國升息縮表之後,全球市場齊跌,房市由於有遞延效應,是金融商品輪跌的最後一棒。比起各國房價已經大跌,台灣因為升息幅度小,2022年出現交易量萎縮,還看不到明顯跌幅。不過從房市專家、第一線不動產業者到建商,都預估房市到2024年仍不太樂觀,而購屋族最關心的是,房價何時有感下跌,跌幅有多少?
立法院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預估今年第二季上路。有專家認為,今年頂半年的厝價,可能有機會降15%。投資客嘛毋敢沐預賣厝市場。另外,進前厝價起甲真懸的新竹桃園這寡重劃區,因為投資客欲摒貨底,厝價應該會跋甲真明顯。(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台經院今(26)日公布最新景氣動向調查報告,製造業和服務業都轉為上揚。不過,營建業則持續下滑,預估未來半年房市處於量縮價跌,維持低檔。至於半導體產業,明年上半年受到終端需求疲弱和庫存去化影響,預計要到明年第3季才會上揚。儘管台積電因為地緣政治因素赴美設廠,但未來仍會立足台灣,放眼全球。
根據內政部公佈上新的統計,全臺灣大約有85萬5千間空厝,空厝率有9.52%,是這3年來上懸的。而且疫情了後,欠人欠材料,起厝成本增加,甚至有建商厝起到一半無繼續起。學者認為,這是少數,顛倒會當予市場有警覺。而且市面上厝傷濟,若準欲買厝,有講價的空間。
央行宣佈調懸半碼了後,今年已經調三改,這也代表買厝貸款的利率會變懸,借1千萬,一年愛加納2萬4的利息錢。若準年底,央行閣升半碼,這銀行貸款利率會對1.935%起跳,未來買厝貸款的利率可能會超過2%。
5月份是傳統的房市旺季,但今年的新建案推案量,根據住展雜誌粗估,比去年衰退6成7以上,創近20年新低。有專家分析,主要是因為本土疫情衝擊,還有央行利息、打炒房等因素影響,讓新建案延遲推出,甚至是縮手。
為了落實居住正義,總統蔡英文上任前喊出「房市3箭」,現在6年過去了,巢運針對政府改革展開調查,回收超過5千份問卷,其中99.3%的人仍認為國內高房價嚴重,不到1成2住在自有住宅,而無殼族也遇到租屋黑市的問題,超過9成3無法申請租屋補貼,對政府房市改革很無感。
台經院預測,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可達6%以上。針對近期民生物資上揚,台經院分析,確實短期有通膨壓力,但主要因素是供貨不穩,還不能算「已經是通膨」。而房市部分預測明年上半年,房市價量仍會緩步上揚。
中央銀行在一年之內,三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希望能遏止炒房,但房市好像變得更旺,房市928檔期在北台灣爆出了近3千億天量。有立委質疑,央行的健全房市政策失靈,讓房價攀升。但央行總裁楊金龍認為,如果從金融穩定角度來觀察,是有成效的,尤其3戶以上的平均貸款成數有明顯下降。同時也坦言,要讓每個人都買得起房實在太難了,所以才會從需求面、供給面、制度面三管齊下,讓房市軟著陸。
房地合一稅2.0上路已兩個月,房市熱度似乎出現「降溫」訊號。六都地政局公布8月不動產買賣移轉棟數,合計1萬6700多棟,和去年同期相比,衰退兩成以上,創近三年同期新低。不過房仲業者與學者都認為,這些數據都是落後指標,因為8月交易量,主要是反應六、七月交易狀況,當時本土疫情爆發,三級警戒導致交易量銳減,但目前游資多、利率低,不少資金流入房市,短期內「量縮價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