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wo-day annual meeting for the 2023 academic year of university presidents started on Jan. 5. In 2024, males born in or after 2005 will be required to serve one year in compulsory military service
112學年全國大學校長會議,今(5)起一連兩天在義守大學登場,由於明年起,民國94年後出生的役男,義務役將恢復延長到1年,為了讓役期不影響就業,國防部研議,讓役男能在大學4年同時完成服役,多位大學校長指出,配合國家政策,也可視校系來調整,但比如暑假修課,修課穩定度等,需要周延配套。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上週公布最新的世界大學排名,台灣大學掉到第187名,退步74名;頂大的成大、清大、陽明交通大學,均排500名之後,都被私立亞洲大學超越。立院教委會今(20)日審國立大學預算,有立委問及台灣的國立大學排名退步,有無可能是《THE》評分委員以中國學者居多,國立兩字受影響?台大和部長潘文忠都說,不妄自揣測。
南韓積極把人工智能運用在各個生活層面。最近研究人員又跟新加坡聯手合作,研發出新的技術,只要拍下酒類等液體的氣泡,把照片用程式分析之後,就可以知道是不是假酒。
教育部今(1)日舉行國立大學校長的聯合交接典禮,教育部長潘文忠期許校長們全力以赴,承擔高等教育的重任。針對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的論文案,引發討論,有校長就認為,這多少凸顯出台灣對文憑的過度迷思。
Taiwan began allowing Chinese students to come to Taiwan to study for academic degrees in 2011. In 2020, China stopped allowing its students to study in Taiwan due to the pandemic and political issues
政府2011年開放陸生來台攻讀學位,但受政治與疫情影響,中國在2020年暫停陸生來台攻讀,只有已在台的陸生,可繼續升讀研究所,根據陸生聯招會最新放榜數字,只錄取465人,招生達成率31%創新低。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無人探測器「隼鳥2號」,前年成功帶回小行星龍宮的砂石樣本,6日NHK報導,研究人員從樣本發現超過20種胺基酸,為地球生命起源來自外太空物質的說法再增添證據。
台科大學生會昨天深夜在臉書貼文,指出台科大研擬依照「退場條例」接收華夏科大引發議論。但華夏科大回應校內沒有討論,董事會也沒有決議,台科大是單方面釋出不實訊息,要求道歉。而位於南投的南開科大,董事會是預期會遭遇少子化衝擊,因此在討論未來是否要捐贈給暨南大學的可能性。
教育部統計,109學年大專專案教師多達3千7百多人,但專案教師聘約不穩定且待遇較差,基本權益未獲保障。 行政院公告「專科以上學校進用編制外專任教學人員實施原則」,大專編制外專任人員本薪、授課時數等等,比照編內專任教師,但聘期每次最長「不可超過2年」。若未獲續聘,學校得按年資給予慰助金,每滿一年發給2分之1個月平均薪酬,最高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