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最新紀錄片《印度:莫迪問題》,揭開了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執政問題與當前的社會困境。內容指出他侵犯人權,結果遭到印度當局禁播,並大舉逮捕在校園觀看紀錄片的學生,引發更大的抗爭。人權團體指出,這些人權黑紀錄,將對印度未來的國家發展,更加不利。
許多人透過養寵物來療癒心靈,英國一名退伍軍人則深入熱帶雨林與美洲豹貓作伴,透過動物保育逐漸走出戰爭創傷。這些過程也被紀錄片《野貓》拍下來,鼓勵更多人勇敢揮別陰霾。
留在火星長達15年的機會號,2019年因為電力耗盡,任務終結;探測火星地殼運動的洞察號,也在2022年末和地球斷了訊。NASA寫了文情並茂的感謝文,好萊塢則以紀錄片,為無法返家的太空機器人送行。
台灣四面環海,具備多樣化的海岸和海洋生態面貌,但還是有不少人對於海洋並不熟悉。長期記錄環境議題的公視紀錄片導演柯金源,推出新作品「海之岸」,首度將環保和藝術結合,將八里、麥寮、芳苑等地的海岸環境,融合表演藝術者,在現場的演出詮釋,以跨界合作的模式,記錄台灣的海岸環境。
台灣民主制度的自由值得驕傲,但台灣民主深化了嗎?紀錄片導演李惠仁最新作品《邁向權力之路》,從2013年起前進立法院,近距離採訪立委,想讓大家反思民主和自由的真諦是什麼,台灣民主是深化還是退化?這部紀錄片週四晚間也將在公視紀錄觀點節目首播。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火星探測計畫,除了目前的好奇號與毅力號兩部探測車,原本只計畫執行90天的雙胞胎,精神號跟機會號,服役年限都一再延長。其中,機會號從登陸火星到最後一次傳回訊號超過15年,已然成為太空探險的傳奇故事。亞馬遜集團特地把機會號,從研發到執行任務的過程,製作成紀錄片。
近年來全台最大的桃園航空城都市計劃,已經進入居民搬遷和實質開發階段。文化局和導演李立劭團隊合作,花了一年半時間,完成桃園首部人文變遷航空城紀錄片。希望藉紀錄片,引導大眾自己寫歷史,記錄家鄉變遷。
迪士尼邁向100年,迪士尼的線上平台推出紀錄片《米奇:傳奇誕生》,回顧經典角色米奇的成長史。紀錄片由奧斯卡得主操刀,從創作團隊和觀眾的視角,一起剖析米奇是如何成為全球民眾共同的歡樂象徵。
2022年世界盃跤球賽佇卡達開幕,毋過外界攏咧關注有真濟起這个場館外籍移工過勞死亡,抑是予頭家欺負等等。國際特赦組織臺灣分會,佮臺灣外籍工作者發展協會,舉辦座談會,邀請逐家做伙看紀錄片,關心移工的困境和權益。
海邊的燈塔為討海人指引方向,也因為燈塔攏咧較揜貼的所在,燈塔守護人員就愛處理所有大大細細的代誌。交通部航港局這陣將10个燈塔守的故事,翕做紀錄片,而且舉辦展覽,望逐家了解in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