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
《全球減塑公約》第2次談判開幕 籲終止每年4億噸塑膠污染
|全球全世界每年產生超過4億噸的塑膠垃圾,聯合國預估2040年全球塑膠污染將增加兩倍。聯合國第二次塑膠污染政府談判委員會,於台灣時間29日下午4時開幕,希望175個國家共同起草一份《全球減塑公約》。但美聯社報導,參與國之間可能不易達成共識。
-
智利逾5千年神木 有望成全球最古老樹
|環境在智利南部潮濕的森林中,有一棵活了5000多年的巨大神木,被稱為曾祖父。它歷經長久的氣候變化與人為環境破壞,仍然屹立堅挺,不但可能成為新的全球最老樹王,也是科學家眼中生命如何適應地球環境變遷的珍貴時空膠囊。
-
環境稽查發現病媒蚊 鳳山果菜市場逾10棵老樹被砍
|環境高雄鳳山果菜市場入口圍牆,有一排10多棵、樹齡約30年的老樹,卻因太靠近隔壁建物,加上有民眾在樹邊便溺,昨(8)日全遭砍除,讓護樹團體質疑砍除的必要性。對此果菜市場則解釋,因為市府日前進行環境稽查時發現病媒蚊孳生,擔心環境衛生問題才決定砍除。
-
4/22世界地球日 美將成立環境正義辦公室
|全球在世界地球日前夕,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環境保護行政命令,未來2年將成立「環境正義辦公室」,同時也宣布捐助10億美元氣候基金,供發展中國家開發乾淨能源。英國環保團體則發起示威,呼籲政府重視科學證據,制定積極的氣候政策。
-
全球永續旅遊新趨勢 維護觀光美景原貌
|環境世外桃源如果少了細心呵護,也無法承受旅遊人潮帶來的破壞。源自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永續旅遊概念,逐漸在國際間發酵壯大。從北極圈、中東沙漠到南歐,陸續建立永續旅遊的經營模式;從住宿、飲食到交通運輸多管齊下,讓旅遊資源細水長流。
-
宜蘭綠色博覽會開幕 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策展
|地方清明連假即將到來,為了搶觀光商機,宜蘭縣政府31日舉辦2023宜蘭綠色博覽會開幕儀式。今年綠博以「莎士登迷宮」為主題,設計寓教於樂的展區及挑戰關卡,傳達地球環境生態永續發展重要性;每個展館都有對應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帶給遊客永續相關知識。
-
各國軍警引進VR模擬演訓 省錢省事又減碳
|文教科技隨著網路雲端運算速度大幅提高,配合人工智慧AI的發展,虛擬實境從民間到軍事,應用範圍也不斷擴大。許多國家的軍警單位,紛紛引進VR作為訓練方式;操演的環境,也逐漸演變為各軍種整合在同一個環境下。
-
高捷青埔站月台架驅鳥竿 維護環境確保行車安全
|地方高雄捷運青埔站及橋頭火車站周邊有大片農地,導致高架月台常有鳥類盤旋,鳥糞也不時出現在地板及座椅上。為確保環境清潔及行車安全,高捷公司在月台架設驅鳥竿,以聲光方式驅趕鳥類,也確保行車安全。
-
洗刷「行人地獄」惡名 交通部將祭4措施改善用路環境
|政治為洗刷台灣行人地獄惡名,交通部跨部會進行用路環境改善計畫,初步鎖定400多間學校周邊,道路環境不佳,將與縣市政府合作改善。另外騎樓人行道遭占用,或是路面設計不佳,也會透過執法和工程多管齊下改善。
-
南部開講/布袋居民自發性造林 固沙養灘擴增沙灘地
|地方嘉義布袋的民眾,把海洋廢棄物用來固定海沙灘,讓沙灘增加25公頃。這也讓布袋得到真多國際大獎的肯定,今晚南部開講在地旅行,就跟著郭采彥來去布袋,看他們的環境永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