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
紀錄片《離亂之歌》首映 7文學家回溯1949遷台史【涉己新聞】
|文教科技透過7位文學家口述散文、書信的方式,回溯1949年遷台的歷史,以及那段發生在自身成長過程中的記憶,經由鏡頭記錄下來的紀錄片《離亂之歌》,今(22)日舉行首映會,希望這些渡海世代的共同記憶,能引起更多的共鳴。
-
-
有感緬甸偏鄉孩童生存不易,雜貨店夫婦如何翻轉他們的命運?【獨立特派員】
|全球緬甸發生軍事政變引發內戰,至今兩年多,人民只能在困苦中找出路。獨立特派員記者,在緬甸內戰未歇、疫後經濟衰退的狀況下,跟著一群想把教育資源帶到偏鄉的台灣青年,新南向挺進緬甸。透過一所華文小學校的故事,看看他們面臨的教育困境與挑戰。
-
-
世界百大比利時根特大學 探討泰勒絲歌詞文學價值
|全球文學往往給人枯燥又艱澀的刻板印象,不過比利時的根特大學,今(2023)年以西洋流行音樂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的歌詞為主,開設了文學課程,授課教授本身就是泰勒絲的鐵粉,強調泰勒絲的歌詞經常引用經典文學作品,希望透過這堂課程讓年輕世代瞭解,文學並不枯燥,也是能跟現實生活產生連結。
-
台灣文學館 舉辦3天的兒童手語夏令營
|文教科技台灣文學館為了推廣台灣手語,也希望可以向下扎根,針對國小3年級到6年級的小孩舉辦了手語夏令營活動,共吸引了23位的聽障和聽人小朋友報名參加,除了透過手語來認識文學,也希望可以打造出聾聽共融的友善環境。
-
紀念館寄付文學家賴和濟項文物 予臺文館保存
|咱台灣佇日本時代的文學家賴和,是作家也是醫師、也是社會運動者。5月28是他的生日忌,賴和紀念館把共賴和的文物捐予臺灣文學館,希望這寡文物會當有閣較好的保存和應用。(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
作家林文月辭世享耆壽90歲 曾譯《源氏物語》
|文教科技中華民國筆會證實,台灣作家及翻譯家林文月於26日上午9時44分在美國加州逝世,享耆壽90歲。林文月著有《京都一年》等散文,多篇作品入選國高中教材,並曾翻譯《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記》、《源氏物語》等日本古典文學名著。
-
清華大學舉辦"黃春明週" 培養學生文學底蒂
|台灣的鄉土作家--黃春明,作品豐富多元。清華大學特別邀請老師,舉辦「向土地借火:黃春明的創作行動」系列活動,舉辦「黃春明週」。黃春明老師表示,這馬是電腦時代,逐家愈來愈少閱讀,造成文學素養愈來愈低,他希望會當透過活動,培養學生有更加實腹的文學素養。(本篇新聞標題、導言、內文皆為臺文)
-
首度捕捉恆星晚年吞噬行星畫面 預示地球50億年後的命運【影】
|全球科學家首次捕捉到一顆垂死的類太陽恆星在膨脹1000倍後,吞噬掉內部行星。觀測這場天文奇景的主要研究者Kishalay De表示,「這證明住在行星的我們,幾乎可以確定的未來命運」,而地球末期可能會於一瞬間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