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時節,宜蘭縣三星鄉卻傳出農民為了驅鳥,用竹竿把鳥屍吊掛起來,遭鳥友們批評手段殘酷,有鳥類專家說,恐造成生物安全問題。縣府農業處介入調查中,該行為恐涉法,可罰近百萬罰金。
財政部將公布2月的出口統計,預估出口規模年減幅可望收斂到7%到11%之間,但可能還是難逃連六黑命運。有專家認為,因為通膨、升息,還有終端市場需求疲軟影響,製造業可能會很低迷,要在第3季挑戰翻紅會有難度。除此之外,因應美中地緣政治升溫,全球的製造商都在亞洲找尋新的生產基地,可望帶來轉單效應。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聽到鳥叫聲能帶來愉悅感,好心情還能維持8小時之久。而法國一項長達11年的研究調查顯示,冬季出現在法國公園和花園的鳥類數量,增加了將近50%;但到了繁殖期的春季,卻驟減41%,讓鳥類專家憂心忡忡。
工商協進會舉行台日經貿論壇,對於台日間能否有更多合作,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只要案子成熟就會對外說明。有專家指出,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強項是半導體材料,而台灣是在製造和封測IC設計,因此雙方合作可以共創雙贏。至於美國、日本、荷蘭將聯手擴大半導體設備的輸中禁令,市場預期會對中國在先進和成熟製程的發展上造成阻礙,台廠可能會迎來轉單效應。
土敘強震目前已1.5萬人死亡,來到黃金救援關鍵72小時。土耳其2名受困68小時孩童、一位被壓在水泥下65小時男子,均成功獲救。專家表示,氣溫、水與空氣以及受傷程度,是存活關鍵,通常第5天之後,已經很難找到倖存者。
歐洲議會產業暨能源委員會,24日表決通過歐盟晶片法草案及修正案,要求歐盟展開晶片外交,還罕見將第三國合作明確納入台灣。專家說,假使最終版本能保留修正案,仍期待台歐盟外交關係升級,但也必須認知到,升級目的是建立針對晶片短缺的處理管道。另外也有專家認為,可以避免例如中國這樣的數位威權的輸出。
俄烏戰爭影響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原本各國都非常擔心,但是這個冬天歐洲卻一點也不冷,甚至還是史上第2炎熱的一年。不過從氣候變遷的角度來看,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專家更預測,今(2023)年全球氣溫會比去年更熱。
新冠疫情新增1.9萬多例本土確診,比上周同期減少近兩成,境外移入是312例,還有30例死亡,而15日從中國入境的旅客,採檢陽性率是7.9%,但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指出,還是要觀察中長期趨勢,等入境人數的高峰過後,再來評估。對於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期望過完年後能實施第2階段口罩鬆綁令,有專家認為,1至3月是流感季,建議3月中之後,再放寬政策會比較安全。
冷氣團南下,北台灣降溫明顯,氣象局今(16)日發布發布低溫、豪雨以及陸上強風特報,預估18日冷氣團減弱,北部回溫。不過20日小年夜,東北季風增強又會降溫,降雨機會大增,特別是宜蘭和花蓮雨勢會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