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面臨能源、物價上漲,為了減輕民眾經濟壓力,柏林的「新國家美術館」,決定未來每個週四下午4時到8時,讓民眾免費入場。顧及民眾荷包的同時,也希望吸引更多人接觸藝術。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佮文化部辦理「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團演訓計畫」,結合民間資源,四年來訓練24个學生,有前場也有後場的。in攏佇今仔日結業,學生共老師奉茶,老師嘛送禮物予學生表示祝福。(此新聞標題、導言、內文皆為臺文)
由北藝大、藝管所舉行的2022十大藝文新聞票選,在今(27)日公布。民眾最關注的藝文議題,由故宮打破文物獲得第一。除此之外,朱宗慶打擊樂團的倉庫在日前發生大火,雖然沒有列入票選,卻依然獲得關注。學界和藝文界都盼望,能正視藝文倉儲的重要性。
近年來,受到疫情衝擊,許多藝術表演接連傳出停演的消息,還有劇團高呼搶救票房,呼籲民眾購票,避免劇團倒閉。像是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等的表演場館,則是展開自救,以體驗教育計畫,設法開發新觀眾。
世界有名的瓷仔彩繪藝術家-徐瑞芬,對12/17到明年的1/8,佇嘉義民雄表演藝術中心,舉辦回臺十年的瓷仔彩繪創作展,三大展區內底,除了西洋瓷仔以外,閣有運用佇茶具的創意設計,咱做伙來看。
以公共領域為創作舞台的街頭藝術,近年來廣受歡迎,是當代藝術中的大熱門。隱姓埋名、但作品屢屢在拍賣市場以破百萬美元價格賣出的塗鴉大師班克西,就是最好的例子。紐約的西雀兒喜當代藝廊,正在展出的菲比紐約,以心靈雞湯式的創作,名列十大最受矚目新秀之一。
最近常可以在政見發表會上看到手語翻譯員的身影。而除了這些重要的場合,有藝文團體「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推出了聽障藝術共融計畫,給劇場的手語翻譯一個新名詞「劇場視形傳譯」,也就讓手語翻譯也融入表演,肢體呈現會一般翻譯要更豐富。培訓課程,招募了五名手譯員和五名聽障者,他們的練習情況如何,帶您一起去看看。
美國一家創新藝術公司,活用了虛擬攝影棚的表現手法,以節慶或是藝術家的作品,透過投影配合音響效果,讓觀眾有身歷其境的感受。他們最新的作品出現在美國紐約,要讓觀眾沉浸在耶誕節的慶祝氣氛當中。
許多傳統藝術都面臨沒落或是轉型的關卡。曾經風行全球的皮影戲,在伊斯蘭為主的馬來西亞不僅一度遭到禁止,也在電影、電視與社群媒體夾攻下沒落。當地一位年輕的皮影戲愛好者,因此引進3D列印製作皮偶,而操作的部份,則交給電腦控制,希望為傳統藝術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