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濟州島有一群海女,可以只靠憋氣,游到海中撈捕海鮮。但這個古老傳統隨著海女人數減少,正在消失。當地政府為了保存海女文化,特別設立學校,也提供補貼,吸引年輕人接手傳承。
民間唸歌藝人楊秀卿可說是陳達之後最重要的月琴與唸歌形象代言人,更是近年學習月琴風潮的始祖,她早期一人分飾多角且嗓音清亮、入情三分,卻又帶著一分輕鬆詼諧,在快速流轉的劇情中讓人耳朵跟心裡都聽得服服貼貼。而楊秀卿最厲害的工夫,就是可隨著情境需求隨口唸出七言押韻歌詞,這無疑都是幾十年的真工夫。
文化部指定的「臺灣說唱藝術」保存者,唸歌的人間國寶—楊秀卿,今仔日透早別世,享壽89歲。楊秀卿老師定定講:「以前唸歌是為生活,這馬唸歌是為文化。」楊秀卿老師的唸歌功夫超過70年,自廟口、廣播到文化場攏有楊秀卿唸歌的形影佮作品。楊秀卿毋但配合政府共經典的歌仔故事保存落來,也配合臺灣的電影、MV佮表演藝術做迒領域的結合,傳承濟濟徒弟來唸歌,希望共有母語文化的唸歌,繼續開枝散葉。
傳統廟宇的屋頂裝飾,是由剪黏師傅一片片手工製作而來,不過因為太過耗時費工,導致現在許多廟宇都改由機器大規模生產的裝飾取代,使這項傳統的工藝越來越少見。不過當古蹟廟宇或是歷史建築需要修復的時候,還是必須要找有名的師傅採用傳統剪黏整修。鬼斧神工的工藝令人驚嘆,而這份傳統工藝的繼續傳承,也關乎著台灣許多古蹟廟宇的修復,還有年輕一代的工藝家是否能有繼續發揮的空間。
老師用原住民族母語,紹介野生植物,紲落來閣tshuā逐家來到山頂挽筍仔,過程全部攏用母語。透過新竹縣部落大學,向逐家推廣原住民教育族佮文化學習。新竹縣部落大學學員講,「遮的物件若是無人做,就會沓沓仔失傳,我感覺身為原住民有責任愛去學習。」新竹縣部落大學講師黃美萍講,「佇部落已經無人講族語,我的目的是想欲予序大莫習慣講漢話,因為自IN來帶動講族語的氣氛參傳承。」隨音樂跳舞,部落大學課程除了教語言,閣
77歲歌仔戲國寶楊麗花,今(23)日特別為弟子、知名歌仔戲小生陳亞蘭新戲站台宣傳。久未露面的楊麗花,除了擔任新戲總監製,也強調自己這輩子最重要的使命感,就是要傳承歌仔戲。近年傳統歌仔戲加入創新元素,成功吸引不少年輕世代關注。
台灣原住民第十五族,拉阿魯哇佇2014年正名,猶是真濟人毋知影,文藻外語大學有三个學生,開欲兩冬的時間翕一支「我是第十五族」的短片,這馬嘛發表矣,希望這支畢業影片,會當予閣較濟人了解著拉阿魯哇的文化佮目前的處境。
為了促進國家語言的傳承,台灣師範大學日前通過以國家語言授課的獎勵實施要點。從二月開始,如果教師以台語、客語或原住民族語等本土語言授課,將可獲得50%的鐘點費獎勵;新開設的課程,還可以獲得教材補助。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部落族人為了傳承母語,由幾位家長自行設計兒童繪本,結果深受在地好評。但想要發行卻苦無經費,希望能獲得協助,讓阿美族傳統語言可以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