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台積電明年可能會派高級主管去德國,討論在當地設廠的可能性,估計最快2024年就會動工。台積電回應,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但是目前無具體的計畫。報導當中表示,歐洲的車廠對於當地的晶片製造供應鏈需求變強,才促使台積電考慮在歐洲設廠。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議題延燒外界持續關注,是否先進製程技術外移。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再度表示,包括2奈米以及1奈米的先進製程,一定會留在台灣,並且強調台灣的晶圓代工製造仍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心。
大選倒數16天,高雄市長陳其邁今(10)日起請假,專心打選戰,上午跟國民黨候選人柯志恩,不約而同都來到鳳山區的菜市場拜票。由於傳出台積電高雄設廠計畫,恐怕受國際終端需求下降影響,調整7奈米建廠產能規劃,大打政績牌的陳其邁上午強調期程沒變,柯志恩則喊話要民進黨別再把台積電當大內宣。
台積電斥資超過120億美元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預定12月上旬舉行首部機台移機典禮,美國總統拜登也會出席。傳出台積電向華航包機,將設廠所需機台設備、工程師,分批送往美國鳳凰城,首班班機在昨日下午起飛。不過經濟部長王美花,上午到立院答詢前表示,她沒收到邀請也不會到美國參加移機典禮。
台灣矽晶圓大廠「環球晶圓」在昨天宣布,將會在美國德州興建12吋矽晶圓廠。董事長徐秀蘭經由線上會議說明投資案,強調投資金額上看50億美金,但影響到設廠進度的關鍵,是美國的「晶片法案」。如果法案順利過關,新廠預估在11月動土。這也是繼台積電前往美國設廠之後,第二家半導體大廠赴美。
曾有半導體王國之稱的日本,自1980年代後期全球市佔率一路下滑,至今只剩下不到10%。日本政府提出優惠條件讓外資進駐,在努力2年後,終於爭取到台灣半導體龍頭台積電進駐設廠,期盼能藉此刺激相關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台積電到高雄設廠,預定地從10月就開始整治,但卻有民代發現,環保局在前天才將監測報告上傳,內容也多是周圍空品監測,質疑高雄市府不夠公開透明,不過高雄市府回應,每天都有派人在周邊監測,目前數字一切正常,不過環團檢視市府提供的報告,發現沒有對人體健康有影響的苯類監控數據。
台積電日前公布,將在日本熊本縣設置首座在日本的半導體工廠。日本經濟產業大臣24日先行前往工廠預定地視察。而南韓三星集團為了迎戰台積電,也緊接著宣布,將在美國德州設立第二座,價值170億美元,相當於台幣4700多億的晶片廠。
台積電證實明年將會在高雄蓋晶圓廠,預計2024年就可開始生產。高市府也配合加快設廠地點,中油高雄煉油廠舊址的整治,預計明年中交地給台積電。雖然台積電可帶動科技產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但年輕人也擔心高雄的房價會從此回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