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留台生去年跌破1萬人 創近10年新低
馬來西亞過去是台灣最大的東南亞境外生來源國,但教育部統計,2024年大馬留台生人數跌破1萬人,創下近10年新低,也被越南和印尼超越。
公視國際記者劉苑杉報導,「大馬學生到台灣留學的歷史已經超過70年,早年因為冷戰和國共對抗的影響,華裔學子難以赴中國深造,台灣就成了少數能提供中文高等教育的選擇。」
《北漂台灣》作者杜晉軒表示,「國民黨政府到了台灣之後,為了跟中共在國際話語權上競爭誰才是正統中國,所以他就積極去招攬海外的華裔學生,到台灣唸書。」
不過,情勢已經改變。大馬留台生下降成因錯綜複雜,外界常質疑,是不是與中國提供高額獎學金有關。
以「留台生」為碩士論文的時事評論員周洳萱分析,「留學中國的的人數上升,或留學中國的影響力上升,是不是導致留台學生下降的必然趨勢?就我覺得並不是,而且他不是一個最針對和最直接的原因。」
大馬國私立大學的競爭力加強,各國也積極搶學生;若台灣形象不夠鮮明,自然難以吸引國際學子。
周洳萱指出,「現在本地大學非常的有競爭力,今天我在馬來西亞唸書,我之後的2年或之後的1年,可以去到英國或美國讀書,然後讀了2個文憑,那馬來西亞的私校,它也挺多元化的。」
長期協助招生的留台同學會,不只在大城市和華文中學招生,如今也拓展到三、四線城市。但若只鎖定華裔市場,恐怕難以扭轉頹勢。外界普遍認為,台灣應該進一步招收馬來與印裔族群。
檳城留台同學會會長黃宗達說:「必須有台灣這邊先有很好的準備,教育體系還沒有國際化,那你要推的時候,大家都很辛苦,學生學習也辛苦,先以某些科系為主,來開始以英語教學,走上國際化。」
台灣高教正處在關鍵轉折點,未來除了鞏固華裔基本盤,加大獎學金與招生宣傳,也需要加速國際化,先鎖定重點科系,逐步推動全英語授課,才能吸引更多國際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