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文化部發放了文化成年禮金之後,教育部也規劃要再推出動滋券,限定在16歲到22歲的年輕族群,每年常態性發放500元,可以用在運動和看球賽等領域上。
第5屆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冠軍賽將由美國對上日本,除了觀看賽事轉播外,投注運動彩券也是球迷另類的參與方式之一。去(2022)年台灣運動彩券銷售額602億元億創歷史新高,但是運動彩券盈餘有多少,又用到哪去?真的有用在幫助選手上嗎?民眾最喜歡投注的運動是棒球還是足球?
運動經濟夯,運動IP所產出的多元周邊商品,更是當今世界運動潮流的趨勢。台灣這3年雖受疫情衝擊,但中職來到6隊,職籃也有2聯盟,運動IP的創造跟發展,邁入新階段。
疫情期間,體育署推出動滋券振興運動產業,張廖萬堅等立委上午召開記者會呼籲體育署,盡快提出動滋券常態發放的方案,體育署表示,已朝常態發放規劃,預計3月底對外公布。
國立中正大學,設計一種、老人的運動遊戲,序大去到校園內底,用手機仔掃QR CODE,行路去揣後一个點,行路的時間、行幾步等等的資料會自動傳去線頂紀錄運算,逐個月閣有獎勵,鼓勵老人加出來戶外振動,嘛了解家己的體能狀況。(此新聞標題、前言、內文全臺文)
巴基斯坦第2大城拉合爾,空污問題嚴重,各種污染物形成有毒霧霾。不過許多單車族,卻必須忍受充斥著霧霾的環境上路。因此他們發起不開車運動,希望能改善空氣品質,也期盼提升單車族的路權。
台灣運動彩券1日表示,民眾在11月世界盃下注金額高達36億元。除了小賭怡情,跟風、規則易懂也是台灣人每4年一次跟瘋世足的主因。要如何讓足球在台灣紮根發展,恐怕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球衣除了是足球與國族的連結,有時候也成為反抗與表態的工具。本屆國際足總(FIFA)駁回丹麥的黑色球衣,也反對歐洲7國配戴聲援多元性別族群的「One Love」彩虹臂章。世足賽是各國頂尖一流選手的競技場,迄今不斷發生的爭議,卻凸顯出場下盤根錯節的政經關係。
雖然飽受各界批判,但是卡達宣布主辦這一屆世界杯以來,的確或多或少帶動了當地的運動風潮。不少小朋友紛紛報名參加足球課程,有人先把目標放在減重,更遠大的志向是成為職業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