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塞納河流域最近出現一頭從北極棲地迷途而來的白鯨,外觀明顯消瘦,可能已經病了一段時間,官員與保育團體目前暫不考慮安樂死,希望盡快引導牠離開河道,治療後讓牠回歸大海。
人類與動物爭地,讓許多動物棲息地遭到破壞,甚至面臨滅絕的命運。巴西有一種猴子全身長滿亮橙色毛髮,叫做金獅面狨,數量一度只剩不到200隻,所幸經過復育才擴大族群數量。現在巴西保育學家更在高速公路上打造一座生態天橋,讓猴子能在高速公路2側的廣大森林中來去自如。
美國佛羅里達州最近捕獲一條超大隻的外來種緬甸蟒,長度有5公尺、重量將近100公斤,創下當地紀錄。後來還發現這條母蛇體內有120幾個蛋,安樂死前的最後一餐吃了一頭鹿。
阿根廷東北部的伊貝拉自然公園是全球第2大溼地,過去因過度狩獵與開墾,讓大部分野生動物絕跡,但在過去15年裡,科學家與環保人士努力引進瀕危或曾經滅絕的本地物種,讓整個區域重新野化,包括食蟻獸、金剛鸚鵡,甚至美洲虎都歸位,要逐步重建多樣平衡的生態。
台灣有一種全世界獨有的超級未來植物「油芒」,其實是早期原住民吃的東西,可是已經消失60年。目前由台東農業改良場進行保種保育,輔導原住民種油芒。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也是國家海洋日,眾多環保團體來到行政院門口陳情,指出儘管蔡政府喊出向海洋致敬等口號,不過在海洋基本法公告之後,本應在兩年內制定海洋空間規劃的法規,不過到現在已經兩年半,眾所期盼的海洋三法仍未完成立法。
國際二級保育鳥類「小燕鷗」,去年出現在宜蘭縣南澳鄉南澳溪出海口,經縣府公告為繁殖區。巡守志工,這幾天發現,有釣客為了魚群,開車闖入繁殖區,壓破不少小燕鷗的蛋,志工上前勸離,釣客不聽勸且不願離開,雙方發生口角,最後經警方與海巡到場,才結束紛爭。
不滿《海洋保育法》草案已在立法院擱置2年,環保團體綠色和平今(4)上午搬來超大型海洋生態展示櫃,來到群賢樓外,批評如果再不立法通過、好好保護海洋,將來海裡恐怕沒有魚,只有垃圾。擔任內政委員會召委的民進黨立委張宏陸辦公室,則承諾5月30日將排審。
台北市與布拉格為姊妹市,兩市動物園也簽訂保育合作備忘錄。台北市立動物園繁殖的2隻穿山甲,13日將啟程前往布拉格當地動物園,進行1個月檢疫,此次是兩國首次完成實體動物輸出與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