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大航空公司瑞安航空(Ryanair)預估,從2023年初到4月份的復活節假期,歐洲的航空客運市場將呈現強勢成長的格局。但中國因素讓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除了疫情走向仍不明朗,一旦中國經濟復甦,將帶動國際油價上揚,侵蝕航空業的獲利。
一名台籍嫌犯在波蘭被抓後,原本要被引渡中國,先前遭到歐洲人權法院一致認定,可能讓當事人遭受虐待及酷刑的重大風險,要求立即停止引渡。波蘭政府不服再提上訴,經過大審判庭審理,仍舊遭到駁回。台灣法務部則表示尊重,也強調持續關注後續發展。
瑞典發現歐洲已知最大稀土礦床,超過100萬噸。高科技產品生產過程中,稀土材料使用廣泛,從手機到電動車,甚至飛彈。目前沒有開採稀土的歐洲,認為該重大資源的運用,將能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歐美國家的禽流感當咧大流行,而且是死亡率誠懸的H5N1。美國今年已經滅掉的雞仔鴨仔,若閣加上感染死亡的有5248萬隻,超過2015年的紀錄。另外,南美洲的秘魯和厄瓜多,也有上千萬隻的野鳥和雞仔鴨仔攏愛滅掉,防止病毒湠開。
歐洲近來高額生活費和房租,讓民眾苦不堪言,加上疫情後工作型態轉變,有人就選擇「共居」來解決問題。共居不是新的居住方式,但共居宅通常提供品質優良、價格相對合理的房源,讓都市工作的人才可以在家遠距工作,也能藉由和他人共居來拓展人脈。
卡達世足賽在台灣時間21日開踢,不過佔據新聞版面的,卻是剝削勞工以及參賽球員接連因傷退隊等負面消息。時間回到2015年,國際足總無視反對聲浪,決定卡達世足賽延至冬季舉行,嚴重壓縮歐洲五大聯賽賽程,賽季至今不少球員因一週多賽受傷而無緣參與世足,大大影響四年一度國際重大賽事的觀賞性。
一名台籍嫌犯先前涉嫌在境外從事網路詐騙,遭到波蘭法院判定,引渡到中國受審,但上訴到歐洲人權法院後,一致認定,這可能讓當事人陷入受虐及酷刑風險,應該停止引渡,國際人權組織「保護衛士」表示,這項決定很可能影響歐洲,全面停止嫌犯引渡到中國,法務部對此則表示肯定。
歐洲各國陸續進入冬季供暖需求旺季,如何節能度過俄烏戰爭加劇的能源危機,成為共同挑戰。各國在歐洲政治共同體峰會上,討論設置天然氣價格上限,集體採購議價,但無法達成共識。法國當局已經把天然氣庫存填滿,並推出一系列全國節能計畫,希望省下10%電力,讓今(2022)年冬天無須面臨斷電危機,持續向低碳社會發展。
芬蘭的歐基洛托核電廠3號機,達到全功率運轉,這座電廠發電量高達1650兆瓦,成為歐洲發電力最強的核電廠,供電量占芬蘭的14%。這是2007年以來,歐洲首座啟用的核子反應爐,顯示歐洲能源政策在俄烏開戰後,從反核走向重返核電,包括德國、法國、英國等,都陸續宣布新建核電機組,或延後機組除役時間。
對於即將迎接寒冬的歐洲來說,俄羅斯減少供氣已經是大危機,但9月下旬又傳出的北溪1號天然氣管線漏氣事件,無疑是雪上加霜。各方多半認為,很可能是人為因素造成。若果真如此,動手的到底是誰,也成為東西兩大陣營口水戰的新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