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中研院指砍伐森林致溫差加劇 將衝擊生物多樣性
|環境砍伐森林、破壞生態,有學者找到明確因果關係。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團隊比較清境與太魯閣,發現砍伐森林後日夜溫差加劇,造成生態系中很重要的分解者埋葬蟲,競爭不敵麗蠅,會削弱土壤養分循環。顯示高山農業與森林開發不只改變微氣候,更衝擊生物多樣性。
-
現代圖書館轉型中,經營模式如何創新?【獨立特派員】
|生活數位化及3C產品普及,大幅改變民眾取得資訊的方式及管道,不但衝擊傳統書店,圖書館經營也面臨挑戰。不過在雲林土庫鎮,不但中小學學生幾乎人手都有一張鎮立圖書館的借書證,圖書館更像自家客廳,成為鎮民生活的一部分。現代圖書館究竟有哪些別具創意的經營模式?
-
中藥複方PM012 國衛院研究可有效治療缺血性中風
|生活腦中風長年盤據台灣十大死因,其中腦梗塞佔腦中風成因的一半以上。國衛院今(22)日發表研究指出,一款中藥複方PM012能對缺血性腦中風產生療效,有效減少腦梗塞面積,經動物模型實驗證實,有機會改善病患的行為障礙。
-
台大醫院攜手北榮 研究肝癌精準治療
|生活台大醫院與台北榮總自民國96年簽訂教學研究合作計畫,兩院提撥經執行研究,今(20)日上午公布最新成果。其中針對國內癌症死因第2位的肝癌,研究團隊透過資料庫找出對患者更好的分級方式,進行更精準的治療。
-
《科學》期刊最新研究 全球逾半湖泊水庫水量明顯減少
|全球全球暖化現象加劇,水資源的存續也面臨極大的威脅。《科學》期刊一項新研究,指出全球一半以上的湖泊和水庫的水量明顯減少,嚴重影響民生、農業與發電。除非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節制用水,否則未來恐怕將無乾淨飲水可用。
-
美國教授破紀錄水下生活74天 盼研究助同袍腦損弟兄
|全球美國佛州一名55歲教授13日創下住在水裡最長紀錄,在海裡小艙度過74天,他進行的是一項生物學研究,想了解處於極端壓力下,人體會出現什麼變化。
-
每5人可能就有1人 全球「工作成癮」研究
|生活新冠疫情推動全球工作型態革命,遠距上班、每週4天工時等新制度,讓勞工更能平衡工作與生活。但其實不是每個人都想要更輕鬆的工作,少數工作狂不但工作成癮,還把自己逼到過勞,危害到健康的程度。一項60國參與的研究,試圖探索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與負面影響,發現問題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普遍。
-
研究:3烏龍茶種含茶飢素 通延帕金森氏症惡化
|真濟民眾愛啉茶,國立中興大學上新研究發現,青心烏龍、四季春、翠玉這三種烏龍茶,內面的茶飢素成份,會當減慢帕金森氏症的惡化,另外,臭殕茶中的消脂素,會當壓制乙型冠狀病毒的活性。這兩項研究,攏通過動物實驗,也有發表佇國際論文。(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
中興大學研究3烏龍茶種含茶飢素 助減緩帕金森氏症
|生活許多民眾愛喝茶,國立中興大學最新研究發現,青心烏龍、四季春、翠玉等3個烏龍茶種含有的茶飢素,能有效減緩帕金森氏症;普洱茶中的消脂素則能抑制乙型冠狀病毒的活性。兩項研究都通過動物實驗,發表在國際論文上。
-
地球最北端科學研究站冰融 成急速暖化實例
|環境斯瓦爾巴群島的新奧爾松,設有地球最北端的科學研究站,探究地球急速暖化問題。新奧爾松去(2022)年迎來了史上最熱的夏天,斯瓦爾巴群島增溫的速度,甚至是全球平均值的7倍。科學家原本計畫要在125公尺深的冰川裡進行研究,但在25公尺深度就遇到了含水層,機器半途受損無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