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已然成為台灣日常風景,尤其新冠疫情開啟遠距教學模式後,更助長「指尖失控」的現象。當這些出生在網路與數位載具時代的「數位原住民Z世代」,陷入16:9的世界中無可自拔時,將重擊孩子的大腦發育,讓思考、閱讀、說話、社會性發展全面停滯,並衍生親子衝突及師生角力問題。南投縣人和國小呂家賢老師耗時近四年,陪伴一群沉迷網路世界的學生,奪回數位載具主控權,使其成為孩子們飛翔的翅膀,而非囚籠。
Lawmakers previously approved the third reading of proposed amendments to the Tobacco Hazards Prevention Act and applied tighter restrictions on heated tobacco products.“The newly amended Tobacco Haza
近16年未修法的《菸害防制法》修正案,日前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不過台灣拒菸聯盟團體聯合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在新法實施前,必須同步公告「加熱菸為指定菸品」,否則加熱菸載具,將無法可管,新制上路前,恐成菸商法律空窗期。
立法院第5度進行《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的朝野協商,經過了將近5個小時討論,獲得初步共識。包括外界關注的第12條條文,菸品、還有指定菸品必要的組合元件,也就是加熱菸載具,不能以網路、電視等,宣稱通過健康風險評估等方式來促銷,如果違反規定,可處500萬元以上、2500萬元以下罰鍰。
《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今(10)日上午在立法院進行第5次黨團協商,而草案中引發最大爭議的,就是加熱菸載具要不要納管。家長團體一早就在立法院前抗議,要求把加熱菸載具直接納入菸品管理,國健署也提出了修改後的版本,截至目前各黨團還在協商當中。
16年未修訂的《菸害防制法》,明(10)日上午將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進行第5次朝野協商,並預計週五(13日)本會期結束前通過。不過來自全台家長、拒菸聯盟等158個團體,上午聯合召開記者會,強烈呼籲立法院及衛福部,應依照世衛組織決議,將「加熱菸載具比照菸品管理」進行修法,才能避免菸商鑽法律漏洞,利用各種行銷手法吸引年輕人吸菸、危害健康。
《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今(4)日立院衛環委員會進行第4次協商,歷經2個半小時討論,還是沒共識。加熱菸載具恐將鬆綁不納管。引發國民黨立委林為洲質疑,國建署修法方向大轉彎,是受民進黨上級壓力。國健署澄清,主要是加熱菸載具屬於電子產品,衛生機關沒審查能力。而柯建銘則駁斥所謂美方壓力說法,強調行政院立場,就是禁止電子煙、納管加熱菸。
行政院要在111學年到114學年,投入200億經費,推動「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教育部表示,補助全國中小學購買61萬台的行動學習載具,將在9月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