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日本國會議員今(27)日前往高雄鳳山的紅毛港保安堂,向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銅像致意。廟方指出,除了會以同個模子打造另一座安倍銅像,由台灣政府致贈日方之外,也希望將38號軍艦的145位亡靈,早日引回日本故鄉。鳳山保安堂主委張吉雄表示,「在這個時候,我們也要透過參議員,共同來促成這145個戰亡在台灣的這些(日籍)官兵送回日本,好交給他們的官方,交給他們的政府。」這12位日本國會議員,由日本自民黨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6月推翻了保護墮胎權的羅訴韋德案之後,法國左派陣營擔憂婦女權益會隨著美國退步,提出「墮胎權入憲」主張,24日在國民議會,以337票贊成、32票反對一面倒通過;全案必須再送參議院投票,通過才生效,但參議院9月,才剛拒絕過類似的提案。
2022美國期中選舉截至11月11日開票狀況,共和黨在眾議院穩定領先,參議院戰況未明,但也極可能翻盤。但台灣學者認為,紅色浪潮未如預期造成民主黨慘敗,若參眾兩院勢均力敵,未來兩年國會仍有跑票問題。
美國期中選舉投票日在8日舉行,今年的民意在墮胎、移民、還有選舉公正等議題,呈現高度分裂,提前投票人數已經超過4千2百萬人,最快在台灣時間的9日上午,哪一黨能掌控眾議院多數就能看出端倪,但只差一席的參議院控制權,最晚可能要拖到12月才會明朗。
美國期中選舉將在11月8日(台灣時間11月9日)登場,除了選舉多數國會議員外,逾半數的州也將同步舉行州長選舉,向來被視為是美國總統與執政黨的期中考。拜登在10月11日表示,期中選舉後,他將正式決定是否參選2024年總統。美國期中選舉怎麼選?關鍵決勝點是什麼?台美關係是否會受影響?公視新聞網分成2篇詳述,帶您了解。
法國參議院歐洲事務委員會副主席貝勒發,率領5位跨黨派議員在7日上午抵台,展開6天訪問行程,將晉見副總統賴清德、拜會立法院長游錫堃等。這是繼去年10月參議院訪團、12月國民議會訪團、今年6月參議院訪團後,1年內法國國會第4度組團訪台。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表示,「這彰顯出台灣跟法國友好的情誼,外交部我們表達誠摯的歡迎。我們知道貝勒發副主席是台灣長期的友人,他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向來不遺餘力。
日本參議院選戰落幕,執政的自民黨拿下63席,在參議院中佔有席次過半。另外,主張修憲的4個政黨,佔有席次也拿到整個參議院三分之二以上,有望推動日後修憲。而這次選戰,參院女力也增加不少,創下35人當選的新高紀錄。
7月10日,日本參議院議員選舉結果顯示,自民黨獲得63席的過半席次,加上「修憲派」日本維新會、公明黨與國民民主黨等共拿下93席,超過了提案修憲所需的三分之二以上議席門檻。7月8日,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不幸身亡,其生前的未竟之業「自由印太戰略」及修憲能否延續也有待關注。
日本參議院選舉在警方調查前首相安倍遇襲案同時展開。有外媒觀察,這次的投票人數,有可能被槍擊案影響,選民提前投票人數,較3年前增加了195萬人,而最後的投票人數比例,預估也會比上次還高。
日本性別嚴重不平等,在先進國家中排名墊底,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女性政治參與度太低。近來日本也出現了改革,例如制定候選人男女均等法。而政黨也推出補助育兒中女性候選人制度等等。因此在已經開跑的日本參議院大選,這次有177名女性有意參選,占了整體參選人數約33%,不論人數或占比都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還包括1名維吾爾裔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