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首相不滿意度達69%創新高 極右改革黨聲勢超越執政工黨
去(2024)年7月主張改變的工黨,興高采烈地進駐了唐寧街。屆滿1週年之際,財政大臣卻在議會落淚,成為各媒體頭條。
英國保守黨黨魁栢丹娜(Kemi Badenoch)說:「有工黨議員公開表示,財政大臣已經完了,事實是她只是施凱爾無能的擋箭牌。今(2025)年1月首相還說,她會一直做到下次大選,但她真的會嗎?」
工黨這條改變之路,一路走來可謂顛簸。最新民調顯示,施凱爾的不受歡迎程度達到新高,達69%。
雖然過去1年中,施凱爾妥善處理了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大戰,英國守住10%關稅,又帶頭支持烏克蘭,重新修補與歐盟關係,更簽下與印度的貿易協議,且與中國重新展開經貿對話。然而,他的外交戰功未能抵消經濟與民生實際痛點。
倫敦瑪麗皇后大學政治學教授貝爾分析,「施凱爾現在的支持度和他所取代的保守黨首相幾乎一樣低,他的支持率非常差,其實一開始也不算高,他是近年來我們所見最不受歡迎的首相之一。」
其實工黨在第一季達成承諾,經濟成長率0.7%領先其他七大工業國家,但成長幅度有限,又加上工黨選前的不加稅承諾,斷絕政府開源的路,只能靠節流、用刪減福利來補足財政缺口,包括企圖刪減殘障人士補助和冬季燃料補貼等,遭到民間與黨內議員強烈反彈,逼得政府不得不及時喊停。
前內政大臣政策顧問派克指出,「民眾有不會被加稅的預期心理,但是政府提高支出,如在軍備和醫療體系上,錢從哪裡來呢?這就是政府現在面臨最大的難題。」
工黨穩不住民心,民意轉向極右派的改革黨。民調顯示,如果立刻選舉,改革黨將可望成為國會最大黨。
應對這個挑戰,工黨也逐漸朝中右靠攏,在移民與邊境議題上轉趨強硬。顯見右翼崛起,正在逐漸重塑歐洲的政治版圖。
工黨執政滿1週年,極右派改革黨趁機壯大,為了迎回選民的支持,英國也將可能逐漸向中右靠攏,而這也是歐洲正面臨的政治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