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
-
國家文藝獎公佈 歌仔戲國寶陳鳳桂等4人得獎
|國藝會今仔日公佈第23屆國家文藝獎著獎者,分別是傳統戲曲的表演者-小咪老師、作家-夏曼藍波安、和視覺藝術家-梅丁衍,佮紀錄片導演-劉嵩,四个人得獎,今年舞蹈、音樂、建築這三類無選出來。(本則新聞標題、導言、內文皆為台語文)
-
-
法國藝術家結合演算法生成作品 引發藝術與科技論辯
|全球法國當代藝術家大衛夸約拉以電腦程式運算法產生印象派風格作品,近來人工智慧在藝術領域引發爭議,甚至法律訴訟,夸約拉則對此強調,在這個科技與藝術界線模糊的時代,人本身的創意,仍舊是藝術最根本的動力。
-
銀髮族創業燃藝術魂 澳69歲嬤成紙藝服裝設計師
|全球懷抱夢想的美好感受,不會因為年齡而有所差別。澳洲1位懷有藝術夢的69歲商管顧問,以創意和巧手將平凡無奇的紙,變成細緻高雅的訂製禮服。她說退休前用腦工作,現在則是用心創作。
-
日裔冰雕家放棄從醫 繼承父親技藝與哲學於紐約發展
|全球美國日裔冰雕藝術家岡本慎太郎,求學時取得美術碩士跟醫學預科的雙學位,但對於要朝哪個職業發展一度猶豫不決,最後他決定放棄從醫,追隨同樣是冰雕師的父親,在紐約一起開設工作室,將冰雕的藝術與哲學跟美食加以結合。
-
倫敦紅磚巷留學生塗鴉 寫中國社會主義標語引爭論
|全球英國倫敦東區塗鴉聖地「紅磚巷」,上週末遭到皇家藝術學院的中國留學生,塗上「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12個標語,短短2天引發了親中與反中的人士,前往留言或是貼圖抒發已見,同時也在社群媒體引爆了言論自由還是政治宣傳的爭辯。原創作者稱自己遭到網路霸凌、死亡威脅,父母的個資被散布到網路。當地區議會7日決定全部清除,但這也引發了不同的討論聲浪。
-
性別議題展「酷共生」 由科學家、藝術家共同創作
|酷兒是性少數群體的代稱,抑若科學佮性別交織的藝術品,會生做啥物模樣?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對7/22開始有推出「酷共生」,有濟濟作品欲予逐家看著藝術家、科學家、佮各種行動者合作出來的藝術品生啥款。(此則新聞標題、導言、內文皆為臺語文。)
-
巴塞隆納設「彩色小便斗」 裝置藝術盼喚起大眾公德心
|全球西班牙第二大城巴塞隆納是熱門觀光聖地,卻有遊客跟民眾在街頭隨處便溺,導致臭氣熏天。一名藝術家因此在街頭安裝了彩色的小便斗,希望藉此提升大眾公德心。
-
橫跨半世紀重返蘭嶼,薩米藝術家的奇蹟之旅【獨立特派員】
|文教科技今(2023)年5月,來自挪威的國寶級薩米原民藝術家馬漢士,舉辦了《薩米文化|台灣印象》半世紀回顧展。馬漢士44年前第一次來到台灣,在台灣各地及蘭嶼旅行,留下深刻的印象。現今在旅居挪威的策展人王湘鄉協助下,馬漢士帶著自己的藝術創作,重返心心念念的島嶼。
-
挪威薩米藝術家馬漢士 睽違44年攜個人創作重返蘭嶼
|文教科技今(2023)年5月來自北歐挪威的國寶級薩米原民藝術家馬漢士,來台灣辦了一場特別的「薩米文化|台灣印象」半世紀回顧展。馬漢士44年前第一次來台,在各地及蘭嶼旅行,留下深刻的印象。睽違44年後,馬漢士帶著自己的藝術創作,重返心心念念的島嶼。是什麼樣的機遇牽起這段緣分?蘭嶼經驗對身為北歐原住民的藝術家又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