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找外國人補勞動力缺口 成立外籍人士專責機構
熱騰騰的咖哩,配上酥脆的炸豬排,簡單美味,這道地的日式咖哩,卻是出自外國人之手。站在吧台努力備料製作,來自緬甸的Zin才來不到半年,正在學習工作內容和日文。
緬甸籍員工Zin說道,「語言等不懂的地方,大家都會教我,所以我覺得是個好地方。」
上等咖哩霞關店店長杉野乃莉惠表示,「現在的日本人不太想在餐廳或超商做這辛苦的工作,大概從7、8年前開始,印度、尼泊爾、現在最多的是緬甸人,因為日本少子化,造成人力不足,很多外國人努力幫忙,我覺得很感謝。」
店長說,光這家店5名員工裡面,就有2名是外國人。
其實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2025年1月時,旅日外國人已突破367萬人,較前一年成長35萬人,連續3年創下新高。但反觀日本人的人口卻連續16年減少,其中65歲以上高齡人口更佔了將近3成。
公視國際記者施勗皓報導,「日本社會高齡少子化嚴峻,面對人力不足的問題,外國勞動者扮演填補人力缺口的重要角色。」
日本大學經濟學部教授安藤至大認為,「加強語言教育,讓他們學習日本文化、適應當地生活習慣,我覺得這些都是必要的。很常聽到有人擔心,外國人進來後犯罪就會增加,這個在日本國內外都有研究,並不是因為外國人來了犯罪率才升高,而是因為貧窮,犯罪率才上升,不管日本人或外國人都是一樣的。」
面對外籍勞動者增加,日本社會開始出現反彈擔憂的聲音。日本政府7月成立新專責機構,跨部會因應犯罪,不動產購買、簽證等與外國人相關的問題。
專家則指出,除了依靠外國勞動力,針對缺乏人力的產業,創造誘因、吸引人才,也是關鍵之一。
安藤至大分析,「例如在美國,像是YouTuber等專門分享藍領工作的魅力,或是對社會的貢獻,接下來日本能否出現這樣的趨勢,是一個很大的關鍵,當然外國人勞動者很重要,但日本人過去不想做的工作,能否能改變態度積極接受。」
過去相對保守的日本人要接納語言文化,生活習慣不同的外國人,需要時間磨合。但面對人力不足的現實,也不得不張開雙手,想辦法創造與外國人,和諧共存的社會。